阿拉善盟文物保护研究中心深刻践行“两个结合”勇担新的文化使命

  • 2023-06-16 09:29
  • 来源: 阿拉善盟文化旅游广电局

  阿拉善盟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积极贯彻盟委行署关于文物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立足阿拉善丰富的文物资源,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

阿拉善盟文物工作者调查测量岩画数据。

  创新举措,微波传输助力文物保护

  结合阿拉善盟地广人稀、文物保护点多面广的实际,通过架设微波远程视频监控传输系统,对野外文物进行实时监控。目前,已实现对巴彦浩特岩画、苏宏图史前石器遗址、苏木图石窟等7处文物遗址的实时监控。解决了文物保护点缺少有效保护措施的问题,为文物保护部门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同时对可能发生的破坏、偷盗文物行为起到了震慑作用。根据此项举措,2022年居延遗址安防工程一期作为自治区野外文物微波监控试点工程开工建设,项目于2020年3月20日列为自治区试点项目。

  潜心研究,深入挖掘文化遗产内涵

  近年来,阿拉善盟文物保护研究中心持续推进贺兰山西部地带、居延史前文化、阿拉善石刻等考古调查工作,摸清文物资源家底,为研究阐释长城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红色文化等积累丰富的基础资料。在前期扎实的野外工作下,中心成功申报《阿拉善地区历史上的长城与长城文化》和《阿拉善岩画研究》两项自治区级研究课题,完成《居延遗址研究》和《阿拉善曼德拉山岩画的年代和族属研究》两项盟级研究课题。

  活化利用,精心打造优秀文化符号

  有序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工作,公布全盟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11处,编印《阿拉善红色文化遗产》宣传手册,在全盟范围内广泛赠阅。东风发航天城导弹综合试验基地、宝日乌拉额济纳旗政府旧址被列入自治区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依托丰富文化遗产,精心打磨《10°之间—阿拉善盟文物视角》系列宣传短视频,利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宣传推送相关视频12条、播放4026次,宣传效应逐渐显现。以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旅游日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活动为抓手,制作宣传展板,营造公众保护文化遗产的氛围。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宣传方式结合,进一步增强文物保护宣传力度,展示文物利用研究成果,让优秀的文化绽放光彩。

  文物赋能,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考古勘探能力逐步增强。推动设立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阿拉善考古研究基地,本地区被列入内蒙古“十四五”期间五大重点考古区域之一。配合基建工程项目,开展了贺兰山西麓地区规范的科技考古工作,发掘发现2座亚腰形墓和3座石堆遗址,采集出土文物83件,丰富了对贺兰山地区历史文化的认知。完成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策克口岸经济开发区、敖伦布拉格产业园四个开发园区的区域评估考古勘探工作,确保区域文物资源状况评估工作走在项目前面,努力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文物保护之间的关系。

  今年以来,阿拉善盟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紧紧围绕盟文旅广电局重点工作任务,坚持考古探索、调查研究、交流互鉴,主动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推进新时代考古研究工作高质量发展。(杨峰)

分享:

推广

010070230010000000000000011120721129696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