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满洲里市立足口岸边疆民族地区工作实际,始终肩负守好祖国北大门的职责使命,紧紧围绕高质量完成“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两件大事”,不断深化拓展“强基筑边五提升”行动,积极构建“党委统领,边疆治理、边关发展、边城建设齐头并进”的强边兴边工作格局,谱写了边疆稳、口岸强、城市兴的百年口岸新篇章。
坚持党委统领全局,凝聚兴边强边奋进力量
为把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构筑得坚不可摧,持续加强党对边防工作的统筹领导,深入实施党政军警民融合发展战略,坚决守好祖国北大门。一是牵头建格局。打破党组织隶属关系,纵向上依托边防委员会,建立健全市委统领、政府推动、军队融入、边警联动、党群参与的立体化边境基层党建领导体制,激活“大党建”动力主轴;横向上依托街道“大党工委”和社区“大党委”,搭建起89家机关企事业单位、52家“两新”组织和联检联运部门、海关、驻地部队党组织与街道社区结对共建的联动机制,强化“大平台”传导驱动,全方位提升联合巡边和应急处置能力,切实推动守边强边格局由“单兵突进”向“整体提升”转变。二是共建促融合。深入落实好《满洲里市加强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的实施方案》,积极推行边境管理大队主官进市公安局党委班子、边境派出所主官进街道(镇)党(工)委班子、边境派出所环节干部进社区“两委”班子、边境派出所民警进社区网格的“四进”工作机制;依托各级党群服务中心,扎实开展国防动员和退役军人服务工作,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十次获得自治区级“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指导抵边的二卡社区建立“党群思想教育联抓、辖区社会治安联防、社区服务项目联建”的“三联工作法”,馨园社区建立军警民联动工作站,有效推动党政军警民融合发展。三是合力抓引领。充分发挥市委党校、满洲里干部学院等阵地载体优势,深化“第一议题”制度,强化政治引领,实现边境地区党员、干部政治忠诚教育、党性教育多轮次、广覆盖。用好本土红色资源,实施“红旗飘飘”工程,开展“牢记‘守望相助’嘱托,创新“十分钟党课”“一杯茶思想汇报”等组织生活方式,制定《境外党员教育管理办法》,向出境党员发放“教育提示卡”,切实引导党员群众增强国家、国土、国防、国民意识。
统领基层治理体系,边疆治理大步向前迈进
把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去年7月市委专题召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进会,以强化组织功能和政治功能为重点,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一是夯实广泛参与的组织基础。坚持高位推动,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落实〈北疆红色网格治理服务工作指南(试行)〉的任务分工方案》《关于进一步深化街道“大党工委”制和社区“大党委”制的实施方案》等制度性文件,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一体多元、平急结合”基层治理模式,建强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小组)-楼栋党小组(红色堡垒户)的组织“末梢”,推动市委、街道(镇)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组织这四级直通、一贯到底,党建全方位引领基层治理组织体系初步形成。二是充实扎根一线的工作力量。把织密网格、配优班子、建强队伍摆在边境基层政权建设的突出位置。科学调整社区布局,增设2个社区、划分175个网格,同步推动网格党组织的全面覆盖。坚持选优配强社区“两委”班子,配备287名专职网格员(社区工作者)、招聘617名兼职网格员、招募2158名楼栋长、单元长“组团”进楼入户,深入推进北疆红色网格治理服务,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积极完善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落实“三岗十八级”薪酬动态调整、住房公积金和关怀激励等政策,社区干部做好基层工作的归属感、使命感得到有效激发。三是加强党群服务的载体建设。建立起辐射全市范围的市、街道(镇)、社区三级党群服务中心27家,规范社区公共服务和帮办代办政务服务事项,实行“一站式”办理模式,推动服务资源、工作力量下沉,提升党群服务中心综合使用效率。延伸建立群众“家门口”的网格党群服务站点126个,搭建“党建领航、服务为民”的活动载体,以点扩面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乙类乙管”防控政策实施后,以党员为骨干的社区暖心服务小分队投身居民中间,做好“5+1”重点人群(老弱病残孕和归国人员)的走访慰问、送医送药等服务,不断增强边城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统领对外开放平台,边关发展快步向高跃进
立足区位优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不断彰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战略支点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的“质效双赢”。一是“搭好台子”,保障口岸通关顺畅。持续深化“北疆基层党建长廊”建设,成立口岸外事系统党工委,制定了《关于加强边境口岸城市基层党建合作共建的意见》等文件,建立《边境口岸党建合作共建联席会议制度》,与联检部门实施“党建共建、业务共建、服务共建”的一体化工作模式,最大限度地统筹整合资源力量,优化通关流程,公路口岸成为疫情之后全国首个24小时货运通关的边境陆路口岸,入境通关查验时间缩短至10分钟以内,通关效能显著提升。疫情期间,开辟中俄战略物资“绿色通道”,每年保障运输1600万吨以上重要物资稳定通关,截至2023年4月16日,经满洲里口岸出入境中欧班列突破2万列大关,国家重要战略资源通道作用日益突出。二是“结好对子”,助力园区对外贸易。持续深化园区党建联盟运行机制,建立书记轮值制度,统筹开展各类党建活动,多举措引导综保区、互贸区等功能区回归经济属性。在互市贸易区采取小微企业、集贸市场和街道社区党建融合共建模式,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升级改造完成边民互市贸易2.0卡口;在综合保税区压实“抓党建与抓业务”纵向并联的责任体系,出台了《支持外贸增长奖励政策》,推动招商引资、贸易额持续增长,在全国综合保税区的排名由去年的115位提升至今年的75位;在合作区建设园区党群服务中心,推行行业协会覆盖管理和“党工共建”指导相结合,共商区域发展,推动进口木材落地加工提质升级,获评中国十强木材和木制品市场集群、国家级装配式木结构建筑示范市。三是“引好路子”,带动产业富民惠民。突出边境城市特殊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市委每年以联席会的形式,引导各功能区和“两新”党组织在发展中强化政治引领,不断搭建新平台、培育新动能、创造新优势。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把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得量大质优,立足国家级粮食进口指定口岸的优势,积极带动发展进口农产品落地加工产业,切实助力“经济通道”向“通道经济”转变;制定《满洲里市进一步优化口岸通关环境的实施方案》,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运营,2022年完成贸易额7.4亿元,成为了口岸经济持续发展的新亮点;聚力做好“党建+旅游”文章,充分挖掘口岸、红色、异域等特色文化内涵,扎实推进边境旅游试验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稳步提升旅游产业助力兴边富民的成效。
统领团结共进目标,边城建设齐步向好推进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着力打造城市特色品牌,推动将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赋能增色。一是着力建设群众满意的文明边城。坚持以在职党员进社区双报到机制为载体,全方位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复检工作,统筹89家包联责任单位和2200余名党员干部,对全市主次干道路段和200余个小区进行全覆盖集中整治,有效解决了私搭乱建、噪声扰民等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国家形象我塑造”,在景区景点和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建立红色驿站、23个志愿服务站点,广泛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开展“党在我心中、我在群众中”等志愿服务活动,每年有近1万人次参与生态保护、环境治理、语言翻译、旅游讲解,积极推动了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理念深入人心,以实际行动维护了口岸良好形象。二是聚力建设民族团结的和谐边城。始终如一呵护好“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在2019年获评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基础上,以“边疆红色石榴籽”党建品牌为总抓手,积极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活动,用好用足自治区下达的2022年度中央及自治区本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少数民族发展任务)1339万元,实施惠民项目5个,推动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党建工作联系点宣讲、调研民族团结进步工作315次,举办包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的培训班63个,开展专题研讨195次,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宁的重大政治责任得到有效落实。三是全力建设安心放心的平安边城。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积极构建“党建引领、一体多元、平急结合”防控体系,广大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尽锐出战,219支“党员突击队”、256个临时党组织扎根防疫一线,切实筑牢了防输入、防扩散、防外溢的“三道防线”,最大限度保护了国门安全和群众健康。牢固树立边境无小事的理念,坚持以“党建+”的理念,深入开展平安边境创建活动,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探索出了“套娃式”党建品牌、“一湖两山三区四线”联防联治模式等做法,有效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面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王岩)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