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四字”举措基层治理新模式,绘就政法品牌“实景图”

  • 2023-05-26 20:35
  • 来源: 丰镇市委宣传部

  近年来,为全面推进政法品牌创建工作走深走实,推动本地特色绿色资源深度融入基层政法工作,丰镇市浑源窑乡倾力打造具有广泛民意支撑的政法品牌—“整合基层政法力量,守护绿色生态浑源窑”。以统筹联动和整合“一场一局三所一办”基层政法力量为抓手,依托“一平台一中心四室”基层多元调解功能平台,创新“四字”举措基层治理新模式,用政法力量的“绿树”开出平安“硕果”,筑牢绿色生态安全屏障。

  “一场一局三所一办”基层政法力量。统筹联动和整合丰镇市红山林场、乡综合行政执法局、红山林场派出所、乡派出所、司法所和平安建设办基层政法队伍力量,简称“一场一局三所一办”基层政法力量,也称“1131”基层政法力量。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细化工作任务,制定工作推进步骤,逐项逐层逐人落实。形成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个部门协助抓的齐抓共管良好局面。同时建立健全日常例会、巡查、禁牧防火、投诉举报、矛盾调解和信息报送等10多项制度汇编成册,做到用制度约束行为,用制度规范工作。

  “一平台一中心四室”基层多元调解功能平台。依托浑源窑乡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乡综治中心、群众接待室、矛盾纠纷调处室、视频监控研判室和心理咨询室多元调解功能平台,简称“一平台一中心四室”基层多元调解功能平台,也称“114”基层多元调解功能平台。按要求按标准配置配齐了硬件设施,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相关工作职责和制度上墙。制定了社会治安和社会形势稳定研判制度、网格员管理和网格员培训等制度,健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台账,由专人负责分类梳理并登记造册。

  创新“四字”举措基层治理新模式。充分发挥“1131”基层政法队伍及“小马扎”红色志愿服务小分队作用,动员村干部、老党员、退休老教师、当地文化名人等群体,组织成立志愿服务宣讲小分队,采取入户上门流动宣传、定点宣传和线上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在全乡7个行政村开展每周志愿宣讲活动。

  在“听”上花心思。在各村委会公示栏、人员密集场所对外公开浑源窑乡“1131”基层政法队伍工作人员联系电话,全天24小时接受群众投诉举报破坏生态环境行为。接到群众投诉举报后,第一时间安排相关执法人员到达现场,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切实解决服务群众的“末梢堵塞”。“被动听”变“主动听”,依托浑源窑乡党委打造的村级协商议事功能平台,构建“网格+平台”,秉着“百姓事、聚拢来、协商有你”原则,主动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

  在“巡”上做文章。由乡党委牵头,政法委员会同包村乡领导,协调组织“1131”基层政法队伍力量,发挥“村委会+网格员+联户长+护林员”作用,结合巡山、巡河、禁牧防火、秸秆焚烧和垃圾处理等日常工作,划区域、分重点进行拉网式再排查和再整治,每半月开展一次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在开展日常动态排查监管的同时,以40个自然村网格员为联络员,以河长、林长为监督员,将生态保护与河长制、林长制结合起来,构筑多元生态损害线索发现渠道。

  在“治”上动真格。浑源窑乡改变以往职能部门“单打独斗”的工作方法,采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协调配合、联合执法”的工作机制,在处理群众举报及巡查中发现的破坏生态环境问题时,及时联动整合“1131”基层政法队伍力量进行执法处理,变“我管”为“都管”,形成监管合力。同时浑源窑乡纪委加大监督问责力度,对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进行问责处理,切实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构建好守护浑源窑绿色生态环境的“无缝”衔接保护体系。(冯海燕 李树栋 徐乐)

分享:

推广

01007023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64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