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草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智能综合监管平台(摄影:解婧)
“综合监管平台改变了我们以往的工作模式。现在,数字化、智能化大大减轻了护林员的工作压力,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降低了因动植物资源变动及后续的环境修复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项目推进中心张主任对于“科尔沁草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智能综合监管平台”的上线应用表示非常认可。
2022年底,作为全国首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之一,也是目前通辽市单体投入最大的生态工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在自治区通辽市启动。项目计划总投资51.22亿元,围绕“科尔沁草原生态功能提升”核心目标,聚焦“草原退化、土地沙化、地下水水位下降”三大关键问题,对科尔沁草原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传统的林业管理主要依靠人工方式对绿化、山水林田等进行巡检,成本很高、效率却极低。为攻克难题,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积极探索推进5G、云、大数据等在生态领域的应用,结合当地实际需求,系统打造综合监管平台,管理模块包括护林员管理、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监测管理、林草病虫害防治等,为通辽市在林草火灾、有害生物、违规放牧、生物多样性等数字化监测、监管方面提供了信息化手段支撑。
一体云台摄像机(摄影:解婧)
利用5G高速率、大连接、高可靠、低时延等特性,安装在山林中的移动一体化云台摄像机代替人工巡检,实时拍摄高清图像并回传至综合监管平台,同时自动完成数据分析预警。远程控制管理人员通过综合监管平台,便可发现问题,并通知护林员及时处置,或有针对性地进行人工复检。
目前,在通辽市扎鲁特旗、科尔沁左翼中旗已建立35处高清视频图像连续采集点,采集点的一体化云台摄像机可视半径可达15公里,巡航一周所用时间不到1分钟。此外,综合监管平台还可以准确识别火点、烟雾,监控山林火情,捕捉野生动物发热信号,为分析和查处违规放牧提供线索,真正成为了护林员的‘智能哨’和‘千里眼’。
为保证“端+网+平台”协同顺畅运行,使综合监管平台成为具备动态预测、实时互联能力的好用的平台,通辽移动全速推进平台建设进程。截至目前,已建设3条100M数据专线和35条10M数据专线,分别满足市指挥中心、旗县分中心与重型云台之间的数据信息传递,实现“乡-县-市”三级联动。
“综合监管平台全部建成后,将形成一套全周期、全过程动态监测体系。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科学监管,有效提高科尔沁草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及沙化生态治理的综合监管。”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通辽分公司项目经理施盟介绍到。(郑智军 孟 欣 解 婧)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