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正式启幕。这一年,新朔铁路经历重组整合,迎着改革的浪潮,激流勇进,一个全新的专业化铁路公司应运而生。这是国家能源集团积极响应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深化铁路管理体制机制的重大举措,对于优化内蒙古西部地区铁路运输布局、增强集运能力、提升运输效率、充分发挥一体化优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三年来,新朔人乘风破浪,步履铿锵,将汗水挥洒在这片热土,奏响新朔铁路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的乐章。
把握破题关键一招
5月7日7时30分,在新朔铁路大准分公司二道河工电区段,70多名职工整齐地喊着劳动号子,齐心协力更换钢轨,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这是大准线春季集中修施工现场的一个缩影。
春季是线路维修的“黄金期”,集中修是铁路设备质量提升的“重头戏”。在施工现场有一个人,他目光如炬、指挥若定,眼神中透着专注,那是二道河工电区段副主任韩飞云。集中修期间,韩飞云每天都是凌晨4时起床,早早到“天窗”作业现场盯控、监督、核查。在他的指挥下,职工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用时3小时顺利完成了一根500米长、37.5吨重的长轨条换轨作业。虽然是管理人员,但作为施工负责人,他需要跟班作业。自工电融合改革之后,管理效能得到优化,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实现安全稳定、队伍稳定、效益稳定,改革的优势尽显。身为改革的参与者、见证者,谈起工电融合,韩飞云黝黑的脸上满是欣慰与自豪。
2020年8月,大准分公司经过广泛调研,参考借鉴高铁工电供融合改革模式,形成工电融合改革方案,推动原有区段进行融合,成立5个工电区段,将88个班组整合为68个,管理人员精简14人,防护员优化34人,取消巡道工、助理值班员等岗位。二道河区段作为试点单位于同年11月开展工电融合改革,整合业务流程,优化生产布局。
新朔铁路领导班子深知不破不立的道理,改革是破解难题的关键一招,要有敢于破题的勇气、敢于碰硬的精神,才能闯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大准分公司总结凝练了“工电联整十步法”,形成“共用天窗、联合作业、一体化管理”的集约化生产模式,将优化后的人员充实到生产一线,解决了以往信号防护人员不足、道岔维修结合部作业冲突等问题。整合后,“天窗”利用率提升至98%以上,劳动生产率提升约30%,设备故障率同比下降50%,工电融合“1+1>2”的作用充分显现。
于变局中开新局
1988年出生的向翔是新朔铁路供电分公司外西沟供电车间书记、副主任。作为公司的年轻骨干,他积极参与公司改革三年行动的各项事宜。
新朔铁路重组成立后,新准铁路人员由包神铁路集团划转到新朔铁路,面对新环境、新面貌,新的制度、新的管理模式,不光是向翔,大部分职工都感到不适应。与此同时,公司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安全智慧高效绿色”的一流运输企业建设。改革需要有人“冲锋”,面对改革的不适应症,就要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不论是当检修工、安技员,还是现在的管理岗位,向翔甘做前行道路上的“开路者”,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员的铮铮誓言。供电分公司自上到下开展每日一题、每周一学、每月一考、每季一讨论,对各项规章制度、方针政策、专业技能知识进行考核,层层传导压力,形成“以查促改、时查时改,以改促变、以变促优”的良性循环。向翔坚持学习钻研,到现场参与检修,以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持之以恒的实践为职工作出表率。
2021年7月初,新朔铁路在供电分公司试点开展“六要素一成长”创建活动,要实现“全员防风险、全员促改革、全员抓安全、全员提素质、全员创效益、全员保稳定,我与新朔共成长”。供电分公司结合供电专业特点和工作实际,第一时间制定工作方案,形成62项任务分解清单,分四个阶段推进各项工作。“这次改革的重点就在于全员参与,每个人都是改革的一份子,感觉更有归属感了。”向翔说。
在全员促改革的大环境下,供电分公司着力提升创新创效能力,按照智慧新朔“1235蓝图”规划方案,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推进6C系统部署,黍地沟牵引变电所完成无人化改造,纳林川牵引变电所引进智能巡检机器人,“重载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平衡供电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能源集团2021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巴准线贯通式同相供电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被集团推荐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项目。
改革为企业发展“赋能”
凌晨2时,正在做值乘准备的电力机车司机包蒙琦和同事聊得正起劲。“现在去食堂吃饭,一刷脸就能结账,再也不用排队了,真是科技改变生活呀!”“可不是么,智慧化发展让我们工作和生活都越来越便捷了。” “现在智慧机务建设全面启动了,咱们也能实现智能化出退勤了,列车的各种运行状态都通过系统和大数据进行监控,值乘也不用这么费事了。”二人说着,登上机车,驾驶着满载乌金的万吨列车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新朔铁路“智慧机务”建设完成了顶层设计规划,运用安全系统、检修管理系统、智慧整备棚等项目陆续推进;QC小组完成技术创新项目16个,LKJ数据无线换装实现人控到机控的转变;开发机车远程监视、列车精确定位、机车智能控制等关键核心技术,提高现有智能驾驶系统停车精度30%以上,实现列车的自动化运行,自动化控车率达到98%以上;大准铁路—准池铁路—朔黄铁路的跨区段“长交路”列车顺利开行。
说起改革后的变化,包蒙琦最大的感受就是幸福感、获得感提升了,“公司整体发展越来越好,制度越来越完善,人员素质逐步提升,我们这些职工的幸福指数也增加了。”公司持续推进三项制度改革,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前途、不干事的人有危机,干部调整成为常态,逐步形成“岗位靠能力、收入靠贡献”的薪酬分配导向,完善全员绩效考核办法,将生产经营指标与职工收益挂钩,激发广大职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现在是付出就能有回报,对我们是一种很大的激励。”
2021年6月初,新朔铁路全面试行机车轮乘制,作为轮乘制的亲身经历者,包蒙琦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它的好处。以前铁路实行的是包乘制,将1台机车分配给固定的机车乘务组,各组轮流驾驶,机车的利用程度受到乘务组工作时间限制,机车运用效率较低,每趟机车都需要入库整备,且长期存在人员短缺问题。实行轮乘制后,机务分公司配备了地勤人员,实行地乘分离,打破了机车、人员运用的壁垒,有效缓解了乘务员人力资源与运输需求之间的矛盾,大幅缩短机车在技术站作业停留时间,加速机车车辆周转,降低乘务员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开创了机务运用工作的新格局。(李雨坚)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