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被誉为中国戈壁石之乡,盛产玛瑙石和戈壁石、风砺石、碧玉等各种宝石级的矿物晶体,在阴山山脉纵横的2.5万平方公里土地上,闻名遐迩的阴山岩画,诉说着这片土地上千百年来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融相生的灿烂文化。
近年来,乌拉特后旗第二完全小学,依托当地文化符号资源,开展石文化工艺美术课程,师生们在寻石赏石依形作画的过程中,在本土传统赏石岩画文化中注入新时代活力,陶冶艺术情操。
走进学校石文化工艺美术课堂,老师正在认真指导学生在石头上绘制国旗、党旗、党徽等“红色作品”,鼓励学生画好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拿起石头,巧妙利用石头固有的形态、纹理、色泽、凹凸等自然属性,先用铅笔在上面画出简单的线描图,然后再用颜料进行上色,为小小的石头“穿新装,画新颜”,创作出一件件自己喜欢的石头画。
“今天我选择的这块石头,我感觉它像一面迎风飘扬的国旗,所以我就画了一面国旗,我觉得我画的非常好,也非常有意义。”乌拉特后旗第二完全小学学生陈雪仲瑾说。
课堂上,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鲜红的国旗、党旗,在孩子们的小手中诞生,一块块朴实无华的石头,在孩子们的绘画下赋予新的生机,变成一件件栩栩如生的艺术品。
在拓展课的活动中,同学们创作了红色旗帜、阴山岩画、童话故事、卡通怪兽、图案花朵等不同题材的作品,通过拓展课的开展,激发孩子的创作灵感,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在绘画中感受到快乐。”乌拉特后旗第二完全小学美术教师韩彧说。
据了解,乌拉特后旗第二完全小学开设石文化工艺美术课程已有近4年的时间。通过几年的耕耘,石文化工艺美术教学及创作已形成了完整体系,这些可爱的石头画作品成为“美”的化身,在艺术的滋养中,让文化自信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幼小心灵中悄悄发芽。(贾茹 张雅楠)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