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定河畔山水如歌

  • 2022-06-28 16:48
  • 来源: 乌审旗融媒体中心

  夏至已至,美好始长。

  沿着浩浩荡荡的无定河顺流而下,在河的两岸,草木葱茏,百业竞发。这里有山水联合治理的绿色初心,有林田统筹发展新生气象,有湖草沙互相协调的生态平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无定河镇用多年的决心与付出,奋力构建祖国北方的生态屏障,打造黄河支流上的靓丽风景线。

小治理点入面出改善环境

  无定河是黄河一级支流流经。流经无定河镇长度为91公里,流域面积2011平方公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凿刻了深邃的河谷,也留下了嶙峋的山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80年代后,两岸的居民因地制宜,在靠近河流的滩涂发展特色鱼类养殖,在远离河岸的梁外种植经济林木,成功塑造了早年无定河镇最为知名的两大产品:巴图湾鱼和纳林河苹果。但缺乏节制的开发同样把难题遗留到了今天:蜂拥而上的经济林种植使土地养分缺失,导致后续的经济林种植工作效益下滑严重;随处可见的小鱼塘殷实了钱袋子,却也让河流浑浊不堪。

  近年来,无定河镇坚持将梁外治理工作和河湖清四乱工作一体化推进,通过不断完善的自来水管网实现“引水上山”,扩大梁外水浇地面积,在恢复地力的同时涵养地下水源,并且引导“山”上村民根据实际情况适度发展特色种养殖业,拓宽“山”上居民增收致富渠道。而有了可靠的灌溉渠道后,村民对于河水的依赖程度相对降低,地下水位线的不断上升也为干流提供了更加充沛的水量来源。在此基础上,无定河镇持续强化河湖清四乱工作力度,常态化开展巡河护河工作,2022年1至4月,累计开展巡河134次,河道取水排查73处,清理河湖“四乱”8条107.6公里,严厉打击涉河湖违法犯罪活动。同时严格控制农村地区灌溉井的审批复核工作,鼓励发展节水农业,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农业项目落地实施,切实做好地下水使用和保护工作。水质、水量的不断提升,又反哺于农业、林业、工业、旅游业等多个业态,最终成就“山治理水治理系统治理”的良性循环,持续不断地改善无定河镇的自然环境。

小更新转变思路科学发展

  清明节前后,在无定河镇举行的一场地膜回收活动吸引了不少村民到场围观,伴随着四轮车的马达轰鸣声,一排排去年冬天没来得及处理的地膜找到了“最后的归宿”。十几公里外的颗粒饲料厂刚刚选好了厂址,来自厂方的几个代表正盯着这片空旷的建设用地,构思着企业的发展蓝图。“过气农资”回收利用,“附加产品”变废为宝,一场事关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的“田更新”活动,正悄然改变着新型职业农牧民的观念。

  那边还在规划,这边已经开工,在更远的国营纳林河林场,林场工人们正在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林更新”运动,随着一批60年代种下的杨树进入“老年期”,其涵养水土和继续生长的能力均已是强弩之末,且作为当年强调防风固沙的老树种,经济效益当然比不了即将新栽种的樟子松、油松,“老辈人种树肯定考虑生态效益更多,到了今天,我们自然是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擦了擦额头的汗,“林二代”燕子涛郑重其事的将一颗新苗种下。

  “树更新肥更新农业更新”,这是进入2022年的无定河镇一大工作主旋律,一方面严格推进林草卫片图斑反馈整改,认真做好春季森林草原防火的宣传和布防工作,秉承绿色初心,爱护、保护每一片林地。另一方面在恪守耕地红线的基础上变“向土地要效益”为“向科技要效益”,鼓励测土配方、科学用肥,引导发展设施农业、科技农业,高质量推行9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推行30万亩耕地节水灌溉工程,让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因素不断增加,从而在全社会形成“科学发展”观念,以“科学发展”的思路,指导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小生态涵养水土调理自然

  宽阔的无定河哺育的生命,也滋润着心田。天气渐暖,走进王窑湾村的神海则湿地,三三两两的游人从都市赶来,静沐和风,享受自然。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曾几何时,神海则湿地这块“无定河之肾”在毛乌素沙地的侵蚀和地下水超采的双重作用下几不可见,如今,随着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工作的不断推进,神海则湿地的面积不断扩大,其生态效应也在不断的增长。“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夏天没那么热了。”王窑湾村党支部书记潘兵开着车沿着湿地巡视,对于车前窜过的两只小动物显得见怪不怪。

  湿地治理,重在尊重生态,尊重自然,首要的就是停止围湖圈地,对这件事,潘兵倒是无所谓。王窑湾村蔬菜大棚随处可见,村民们对于更多耕地的需求并没有其他村那么大。真正让他心疼的是村里本来要搞的一个小型加工厂,因为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的双重考虑,厂址从本村搬到了别的村,“股份咱还有,但就是一时半会观念变不过来”。

  从巴图湾到神海则,从毛乌素沙地到“少见的明沙”,系统的治理带来了显著的改变,这种改变作用于自然,即是“鸟语花香”,作用于生活,就是“生态宜居”。2021年以来,无定河镇不断筑牢生态屏障,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林地保护工程、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持续开展无定河、纳林河河道治理,建设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基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完善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推广垃圾分类处理,全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以巴图湾和毛乌素沙地两大自然地理地标为中心向外扩散的“湖生态沙生态自然生态”更加合理,更加自然。

  “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2014年,无定河镇荣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镇,四年后的2018年,乌审旗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在无定河镇开工建设,又四年后的2022年,系统治理,良性循环,无定河畔,山水如歌。而恰如奔腾隽永的无定河一样,无定河镇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远没有停歇。(李赟)

分享:

推广

01007023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784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