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最美科技工作者”记者见面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会议公布了王强等20名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获得者。
据介绍,20名“最美科技工作者”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理、工、农、医学科各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科普等工作,他们在科学研究、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科学普及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为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智慧力量,是扎根一线的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典型代表。
会上,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张元智、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张彤、内蒙合成化工研究所研究员詹发禄、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研究员郭晓霞、内蒙古农业大学研究员陈永福5位“最美科技工作者”代表分别作了相关领域工作介绍。
内蒙合成化工研究所研究员詹发禄在谈到工作时这样说到,我国航天技术比国外起步晚,在固体燃料研究的起步阶段,老一辈航天人在没有资料、经验不足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边摸索、边实验、边验证,实现了我国的固体推进剂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经过几代航天人的努力,我国固体燃料技术与国外实现了“并跑”,部分技术已经实现了“领跑”。
据了解,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张元智从事数字骨科相关研究18年,为自治区乃至全国的3D打印和骨科机器人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自治区地质调查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张彤从事地质矿产工作30余年,始终坚守在地质矿产工作第一线,为自治区的矿产全貌及成矿规律贡献出重要力量;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研究员郭晓霞主要从事甜菜抗逆栽培与甜菜耕地土壤质量提升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在关键技术研发和新技术示范推广中,为甜菜产业绿色、持续、高质量发展做出了贡献;内蒙古农业大学研究员陈永福主要进行蒙药化学方面的研究,从2001年开始,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乳酸菌种质资源的保护工作,目前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乳酸菌种质资源库,最大限度抢救了“舌尖上的宝贵遗产”,为我国乳酸菌及相关产业发展保障了战略性资源。(杨盼)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