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审旗:细“治”入微守碧水 绿水青山入画来

  • 2022-05-26 15:28
  • 来源: 新华网

  草木葱茏,风光旖旎,漫步在萨拉乌苏河沿岸,悠闲而惬意……这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卷轴,生动诠释着鄂尔多斯市乌审旗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 治水思路,深入推进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水工作成效。

  乌审旗,位于鄂尔多斯市西南部、内蒙古自治区最南端,地处毛乌素沙地腹部,九曲黄河三面环抱,享有自治区“南大门”美誉。黄河一级支流无定河穿流而过,水资源总量约为7.75亿立方米。近年来,乌审旗坚定不移的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路子,推进管水用水节水工作不断推陈出新,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全力做活“节水文章”,管好“每一滴水”。

  加强水资源刚性约束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如何把宝贵的水资源“管住”?

  喷头飞转,水雾笼罩着青青麦苗。“大水漫灌变成了小水喷灌,浇得又均匀又透彻,而且还省工省水。”苏力德苏木沙尔利格嘎查牧民陶格苏看着自家新架设的喷灌设备喜笑颜开。

  投资4.1亿元实施嘎鲁图镇区生态水系工程和再生水综合利用工程,将再生水和处理达标后的矿井水用于镇区园林绿化及“两湖两园”补水,实现了市政用水不再使用地下水的目标。镇区每年可综合利用中水和雨水约460万立方米、矿井水500万立方米。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水资源开发利用关乎民生大计。近年来,乌审旗统筹地表水、地下水、天上水、矿井水等水资源,编制《全旗水系连通及工业供水保障规划》《矿井水排放控制与生态保护综合方案》,开展区域水资源论证,实施矿井水、地表水管网连通工程,打通全旗水系联通壁垒,提高了水资源联调联供、综合利用水平,推进实施《乌审旗“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通过以河流水渠为输水载体、以水库为调蓄中枢、以水网为供水脉络的“一纵三横”水系连通体系,整合乌审旗境内所有供水管网,打通节点工程,形成“多源互补、联合调配、丰枯调剂”的供水大格局。

  同时,乌审旗大力创新管水、用水模式,积极探索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在推进节水管理、发展水循环经济、通过节水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重点开展了普及节水器具、实施企业节水技术改造、城市供水管网改造等多项行动,推行全过程节水管理,全面开创节水工作新局面。

  天蓝水清成效初显 多措并举复苏河湖生态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如何将天蓝水绿的河湖生态“复苏”?

  河湖具有防洪、抗旱、输水、蓄水、景观等功能,是维系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因素,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是维护河湖健康生命、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要制度保障。

  行走在碧波荡漾的图克镇蒙陕生态长廊,清风徐来,湖水泛起波澜,清脆的鸟鸣划破了夏日天空。蒙陕生态长廊生态环境优良,拥有水域千余亩、湿地万余亩,周边群众习惯地称这里是“千岛湖”,每年有百余种鸟类在此栖息。

  为守护河湖水安澜,图克镇对境内湖泊制定“一湖一策”,构建起“分级管理、责任明确、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探索推进行政河湖长、企业河湖卫士及民间河湖长三方同治保护模式,涌现出“马背湖长”、巡河湖志愿服务队等诸多巡湖群众代表和组织,合力构建美丽河湖、健康河湖。

  图克镇河湖治理只是乌审旗河湖治理的一个侧面。

  “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鱼和谐”是“十四五”期间国家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追求的目标。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是重要实施路径之一。

  近年来,乌审旗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河湖长制作为促发展、保稳定、惠民生的“一把手”工程来抓,始终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积极开展水域岸线绿化和河湖生态修复工作,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常态化开展巡河巡湖工作,已经形成了全民参与、部门联治、社会共治的河湖水生态保护治理社会氛围和工作机制,建立了“河长湖长+检察长+警长”联动协作长效机制,在全市率先探索推进基层河湖巡查管护队伍建设。截至2021年底,落实旗、镇、嘎查村三级河湖长108名、巡河湖员74名,实现了河湖长制“全区域、全流域、全水域、全覆盖”,全旗各级河湖长开展常态化巡河巡湖1100余次。

  乌审旗持续深化河湖“清四乱”整治行动,打造良好水环境和优美水生态。截至2021年底,乌审旗大力度推进河湖管理保护“春季”行动、“百日攻坚”行动、河湖管理保护“秋季”行动,共排查发现河湖“四乱”问题18处,已全部在划定的时间节点内完成整改。同时,乌审旗有效推进黄河流域有关问题排查整治,集中对全旗范围内的28条河流与32个湖泊管理范围内“人”“房”“地”“林”“污”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摸排,共排查发现38处疑似“渗池”,已经全部整改完成,全旗河湖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坚持节水优先 千方百计“计较一滴水

  解决缺水问题,节水是根本出路。如何将每滴水“用好用尽”?

  不久前,水利部发布《“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十四五”全国水情教育规划》等。短时间内,多个部门出台节水相关的规划、意见,从国家层面的总体目标、相关标准,到再生水利用、水情教育、供水管网漏损率管控等细化问题,水资源的流动与消耗被“盯”得更紧、管得更牢。

  严格控制超采区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持续推广农业节 水灌溉技术;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审批制度,从严控制高耗水项目建设;以61个嘎查村和1个经济开发区为单元确立了68名基层“水管员”,形成四级网格化“水管员”管控管理新模式;完善水网统一调度与管理机制,将全旗供水管网整合至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公司进行统一管理调度,构建乌审旗大水网管理体制,有序调配黄河干流、当地地表水、矿井水等水源,实现丰枯调剂、多源互补、统筹调配;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全社会节水宣传教育,深化农业水价改革,继续推进农业灌溉节水,加大节水工程建设力度,引导辖区企业创建节水型企业,推动工业企业节水改造,严格用水定额管理制度,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生产全过程……

  乌审旗花大力气做好这篇“水文章”,千方百计“管好”每滴水。将国家节水行动作为水资源管控的重要抓手,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做到全面节水、合理分水、管住用水,真正发挥水资源刚性约束,推动用水结构和用水方式转变,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制定出台了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在镇区内实行阶梯水价和收取污水处理费用制度,引导居民提高节水意识、养成节水习惯。坚持总量控制和优化配置相结合的原则,全面分解落实用水总量、严格执行用水定额标准,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

  民生为上、治水为要。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乌审旗将继续做活“水文章”、铸牢“水支撑”、管好“每滴水”,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绘就绿水青山入画来美景,为全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水动力”。(杨潇) 

分享:

推广

01007023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685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