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因文明而美丽——科右前旗创建文明城市侧记

  • 2022-05-23 16:12
  • 来源: 新华网

  解居民“一地鸡毛”,建卫生新城,创优营商环境;绿地公园悉数建起,“半城绿树半城花”新城矗立,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解”是为百姓造福,“建”是为环境添绿,“创”是为发展着想,在兴安盟科右前旗创建文明城市早已成为人们共识。

  如今,走在科右前旗大街小巷,紫花地丁、白如霞的杏花、粉嫩妖艳的樱花,绿如茵、花如海的环境给居民一份满满的幸福,无人不觉美好生活的惬意。

图为居民在科尔沁公园凉亭休息聊天。(孙学昊 摄)

  “创建文明城市,根本目的不在于城市受奖,而是让老百姓得实惠。这是科右前旗委、政府在创城之初就立下的坚定信念。”前旗委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王印说。

  2005年,科右前旗政府实现整体搬迁,创城之初就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现代生态城”。经过12年的新城建设,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商贸活跃、底蕴丰厚的特色魅力之城,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有了基础,2017年,科右前旗开始向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迈进,着手创建的“自治区级文明城市”,成立了专署办公的创城办,明确了工作中的7大项工作内容,有170余条创城标准,并于2019年成功“摘牌”。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针对平时老百姓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和平时工作中的梗阻,科右前旗依托台账管理、例会调度、督导考核“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依托四级多元协商共治联席会议细化分解到相关单位,对确定的目标任务,定时限、定措施、定标准、定责任,小到一个小区楼道卫生,大到为社区居民协调责任单位修筑道路,都一清二楚。

图为社区居民群众围坐在“民情茶馆”针对社区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韩双龙 摄)

  “我们的‘民情茶馆’解决了居民不少问题,让居民遇事有地方说,矛盾有地方解。”科右前旗兴科社区党支部书记袁世瑛表示。兴科社区是最早建设的小区之一,人口从最初的2600人增长到现在的2万余人口,“民情茶馆”搭起了社区与居民的桥梁,解决了居民难题。

  “别小看这些小事,这可都是我们老百姓心中的大事儿。”作为“民情茶馆”的参与者与见证者,居民孙文举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兴科社区属城乡接合部,居民成分比较复杂,有搬迁的牧民、有进城务工的农民,还有租住在小区的陪孩子读书人员和流动商贾……小区存在的难题集中在占用消防通道、飞线冲电、小区道路破损、供暖不好等等,小到轿车挡路,大到重修小区道路,怎么办?一家一户去商量、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去协调,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更重要的是不能及时解决急待解决的困难。这个时候,“民情茶馆”应运而生,由各阶层居民代表及城管、建设、水利、环保等各部门组成的协调组织汇聚起力量,将社区内资源“链接”居民需求,90%以上的事情通过“民情茶馆”议事会议得以解决。小区居民曾打趣地说,“民情茶馆”就是老百姓解决问题的“衙门口”,只要大家进了“民情茶馆”门,一切事情都办妥。15个网格长、49名网格员、49名网格志愿者也都加入其中,群众在参与中实现了自身社会价值,生活更加舒心。

  对于城市管理中心来说,六成以上的工作聚焦城区卫生,给居民创建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聚焦群众需求,增加环卫工人至180人,清运车39台,垃圾桶1500多个,对城区5个小区进行整改。数年间,“脏乱差”的生活环境蜕变为“洁净齐”的温馨家园,拆违增绿,路平地净,管通水畅。

  “居民家门口都干净了,流动商贩、违停、占道经营等问题成了城区的老大难!”科右前旗城市综合管理行政执法指挥中心陈大伟主任表示,既要让老百姓有好的生活环境,还要让老百姓有钱赚,那么管理的难点就出现了。“接单派单”工作机制便建立起来,通过“接单派单”工作,使得一些难题迎刃而解,一把尺子管到底取得了实效。

  硬环境“硬”了,软环境也没有“软”,创城创出了干部作风的转变,让群众办事更顺心。在科右前旗政务服务大厅,无障碍设施、标准一米线等亲眼可见。开展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推进月活动以来,推进了28个部门753个事项进驻政务服务大厅,全旗办理“一次办”事项共4156项,大大提升了企业群众审批办证效率。

图为村民来到政务服务大厅办理营业执照。(苏雅拉其其格 摄)

  在政务服务大厅工作6年的前旗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办证大厅负责人夏千,见证了政务服务的变迁。从6个旗县市集中办公到2020年8月实现独立搬迁后,科右前旗深入实施“综合审批、多证合一”制度改革,有753个事项进驻政务服务大厅及业务分厅,各部门对审批事项进行再梳理,减少申请材料份数及材料页数,企业、群众仅提交一套材料即可完成“蒙速办·一次办”“蒙速办·帮您办”等多个审批窗口的审批事项,“一次申请、多项许可”的服务营造了服务最优、环节最少、效率最高、成本最低、体验最好的优质服务环境,让群众办事体验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日益浓厚的创建氛围,不断增强的创建意识,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加入到创建行列中来。礼遇斑马线、好人传递文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实施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善举得以发扬、陋习得以纠正,融文明于日常行为,正渐渐影响着每一个前旗人的生活,前旗人也正继续走在创建“文明之城”的路上,从出生到终老,创建宜居、宜业、宜养文明新城!(时秀霞)

分享:

推广

01007023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676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