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天色暗了下来,唐英才停下了他的全膜播种机。“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这几天墒情好,得抓紧时间把地种了。”这是唐英这几天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唐英是平地泉镇土城村的种植大户,他使用的这台机械双管双带,每日能够种植20亩以上耕地,每天6台机械同时作业,每日种植面积高达150亩,今年他共流转1800亩土地种植玉米。这样的种植大户仅土城村就有三个,共承包土地3200亩。
算好经济账,土地流转为发展高效农业奠定基础
2023年,平地泉镇流转土地16028亩,占全镇耕地40%,流转土地全部使用现代化设施种植并运用膜下滴灌技术,切实提高规模化经营水平。
唐英介绍:“小田”变“大田”后,便于使用现代化机械开展膜下精准滴灌种植,这项技术具有节水、节肥、淋盐、增产的优点。传统地面灌溉每亩需30立方米水,而膜下滴灌每亩只需3立方米水,膜下滴灌玉米比露地玉米亩均可实现增产250公斤以上,今年运用精准滴灌技术预计将增产45万公斤,节水近5万立方米,节约水费1.5万元。
播种机正在平整的土地上耕作。
算好生态帐,秸秆变废为宝助力绿色发展
成熟的玉米除果实可以用于生产售卖,秸秆也成了“金杠杆”,秸秆送到各养殖场的青贮窖进行发酵,青贮饲料很受当地活畜交易市场的青睐。
平地泉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张成龙介绍,平地泉镇今年整理闲置耕地246亩,实际种植面积达到3.73万亩,其中玉米种植面积2万亩,预计产生秸秆650万公斤,可保障活畜交易市场及周边养殖场需求供应,减少秸秆焚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气体89吨。
秸秆收割机进行秸秆回收。
算好民生账,“微菜园”“微果园”
发展庭院经济平地泉镇为进一步丰富群众的“菜篮子”,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引导村民发展庭院经济,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闲土地进行“微菜园”“微果园”的打造。
“庄户人看见空着的地就心疼,我们几家前面这片园子有空地,我看闲着也是闲着,打算在空地上种黄瓜,黄瓜一年好几茬,估计能产出个三千多斤,除我们自己吃,等夏天还能拉到镇里卖一些”。沈家村村民说。
红房村村民的“微果园”。
算好长远帐,农资打假守护粮食安全
春耕备耕,农资先行。平地泉镇对辖区农资经营商户进行全面调查,针对是否具备有效合法的《农资经营许可证》、是否违规出售禁限用农药、过期或假冒伪劣的农资产品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通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活动,遏制劣质农资产品在市场流通,为春耕生产和全年粮食丰收保驾护航。
加强农资监督检查。
不负好春光,春耕备耕忙。当前,一幅幅人勤春早,生机盎然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平地泉镇应时而作,算好经济、生态、民生、长远“四笔账”。(曹文考 韩璐阳)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