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右前旗聚焦六大特色优势产业 推动创新、供应、价值、资金“四链融合”协同发展

  • 2023-05-15 12:23
  • 来源: 察右前旗农科局

  察右前旗强化创新引领,突出集群成链,聚焦“麦菜薯 牛羊乳”六大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资金链与主体紧密关联、有效衔接、耦合配套、协同发展,切实为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一、融合创新链,激发农牧业产业发展“新动能”

  一是持续完善创新研发体系建设。建立完善“企业+市场+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认真把握好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三个着力点,不断完善各创新主体、创新环节、创新领域协同共生制度,实现创新链与供应链、价值链、资金链高效互动。目前,全旗共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9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家,建成京蒙科创产业园、内蒙古职教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数字中心等科创平台6个,合作科研院所20余家,选聘科技特派员50名、“三区”人才12人,组建特色产业专业服务团队10个。

  二是高位推动建立研发创新联合体。积极探索高效灵活研发攻关体系,构建“企业+科研院所+创新主体”研发创新联合体,加快形成目标一致、相互协同、内生动力强、创新效率高、创新成果迸发的创新机制。目前,全旗累计建成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1个、马铃薯首席专家工作站1个、乌兰察布肉牛综合试验站1个、肉牛良种培育基地1处、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6个、燕麦500亩育种基地1处,计划建设万只优质东弗里斯奶绵羊繁育基地1处,全旗原原种交易量占全区48%,年产育苗蔬菜1亿株。

  三是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聚焦基础前沿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应用,探索建立“联合攻关+利益共享+知识产权运营”有效模式,先后与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任长忠院士、国家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金黎平研究员、安格斯牛特色物种专业化联合育种团队及院士工作站、中国马铃薯航天育种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等专家院士、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技术攻关。目前,全旗共建成大学生实践基地1个、研究生实践基地2个,联合申请专利40余项,累计培育华颂7号等马铃薯新品种31个,燕麦新品种实现每亩单产提高50公斤。

  二、优化供应链,加快打通农产品流通“大动脉”

  一是提升产区“最初一公里”建设。以国家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为抓手,积极鼓励奶制品加工企业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不断完善蔬菜、马铃薯和肉牛等仓储冷链物流体系。目前,全旗马铃薯仓储能力达100万吨,配建蔬菜预冷保鲜仓储设施5处,蔬菜、肉牛、奶制品全程冷链物流体系基本建成。

  二是畅通产销“中间环节”衔接。积极构建果蔬订单式、会员制产销稳定衔接机制,推动乌兰察布市宏福农业等龙头企业与乐福、物美、山姆家等大型商超和清华、北大等高校签订供货协议、实行专供。同步搭建产销对接平台,聚焦管理、交易、金融、服务四大板块,合作开发全国首个马铃薯产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薯联网,建成30万头乌兰察布活畜交易市场,进一步畅通产销对接渠道。目前,全旗60%以上果蔬产品销往京津冀等地区,薯联网覆盖种植面积超200万亩、乌兰察布活畜交易市场累计完成活畜交易1.4万头。

  三是优化市场“最后一公里”服务。依托全国供销总社“832”扶贫平台、中国社会扶贫网、“公益人大”、“前旗优鲜”等电商平台和“原味乌兰察布”品牌专营店、专柜等经营主体,建成1900平方米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200平方米农特产品线下展示体验中心,进一步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目前,服务中心已入驻电商服务企业8家、孵化企业18家,农产品线上销售种类超150种,累计培育电商主体130个,力争2024年底“原味乌兰察布”社区门店达100家。

  三、提升价值链,念好农牧业优质产品“特字经”

  一是以产业化建设为突破点提升产业经济支撑力。聚焦“扩大数量、提高质量、增加产量”,深入推进“六大行动”,持续扩大种养规模,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全旗建成燕麦种植基地5万亩、蔬菜规模化种植基地4.5万亩、马铃薯种植基地4.6万亩、万头肉牛养殖场5个、肉羊养殖基地35个,肉牛、肉羊、奶牛存栏分别达9.2万头、41万只、3.1万头,燕麦、马铃薯、果蔬、肉类、牛奶年产量分别突破4000吨、10万吨、23万吨、5万吨和10万吨。

  二是以现代化建设为突破点提升产业经济后发力。聚焦打造服务首都“中央厨房”及安全果蔬食品供应基地,做足做精农产品深加工文章,建成30万平米全国单体最大智能温室、70万吨产能亚洲最大马铃薯深加工园区和乌兰察布屠宰冷链加工中心,持续推动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实现“接二连三”。2022年,全旗燕麦、马铃薯、肉制品、鲜奶加工能力分别突破6万吨、100万吨、8.5万吨和40万吨,预制菜产值达8.71亿元。目前,全旗共有农畜产品加工企业32家,农畜产品加工业与农牧业总产值比达1.82:1,主要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3.8%。

  三是以品牌化建设为突破点提升产业经济内生力。聚焦以“原味乌兰察布”区域公共品牌、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六大地理标志农产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为主的“1+6+6+N”品牌与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大力推广“原味乌兰察布”“前旗优鲜”区域公用品牌,不断提升六大特色产品影响力。目前,全旗“原味乌兰察布”区域公共品牌授权企业达21家,认证名优特新产品9个,录入内蒙古农牧业品牌目录5家。

  四、畅通资金链,撬动农业多元化投入“金杠杆”

  一是创新以政府财政为主体的投入机制。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进一步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建立健全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制定印发《察右前旗2023年深入实施肉牛扩群倍增行动11条政策措施》等文件,切实通过担保、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促进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目前,全旗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用于产业投入达9272万元,占比72.45%。

  二是创新以金融机构为主体的引入机制。聚焦农业发展贷款缺乏有效抵押物、良好信用环境等瓶颈,积极推动金融机构创新农业农村金融市场准入及产品服务,多举措拓宽资产质押渠道,依托“信用乌兰察布”平台,加快推进“信用乡镇、信用户”建设,先后成立察右前旗产权交易平台和助农物权融资担保服务公司,切实提高涉农主体金融可得性。目前,全旗共评定信用村38个、信用户6173户,帮助36家企业实现贷款授信3.7亿元,累计发放涉农贷款4.66亿元。

  三是创新以社会资本为主体的导入机制。注重引导社会资本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业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现代农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围绕“京西模式”“宏福模式”“凯达模式”等新型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鼓励社会资本通过订单型、股份型、合作型等带动农民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目前,全旗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3家、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10家,农(牧)企业利益联结机制比例、紧密型比例分别达87%和70.5%。(温馨)

分享:

推广

010070230010000000000000011120651129614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