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的烟火气
百辆车参与集市
“现磨的咖啡,口感香醇”“内蒙古烤羊排,正宗地道”……夜幕低垂,华灯初上,打开汽车后备厢,一块招牌,一张桌子,点亮璀璨的霓虹灯,就是一家移动小店铺。最近一段时间,汽车后备厢集市风靡呼和浩特,从手工制作、DIY机器人,到咖啡、茶饮及各路美食,为夏日夜经济注入了时尚活力。
烟火气十足
6月24日,在新城区恒大嘉凯影城前,后备厢集市火热开场,50多辆汽车依次排开,每辆车的后备厢都是微缩版的创意工厂:手工制品、咖啡甜品、日用杂物、精美服饰……全新的消费场景让人耳目一新。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虽然已是21时,但是集市内依然热闹非凡,叫卖声不绝于耳。
烤肠摊主郭浩楠一边招呼食客,一边拿着夹子不紧不慢翻动着烤肠,烤好后拿竹签一穿,伴着滋滋作响的声音,红光透亮的烤肠香气四溢。“已经参加好几场集市了,我想把自己钟情的美食分享给大家。”郭浩楠说。
记者转了一圈,发现集市上汇集了来自天南海北的特色小吃,内蒙古烤羊排、海南清凉补、哈尔滨香酥鸡、湖南臭豆腐、广东烤生蚝……市民们或好友相约,或全家出动,在集市上大快朵颐。“下班后品尝着这些美食,身心都放松了……”市民刘楠开心地说。
手工DIY受青睐
6月25日,记者又走访了南万达广场和新城区恼包村,后备厢集市同样开展得如火如荼。最热闹的当属恼包村,上百辆车参与其中,加上美景、摩天轮,满足了市民吃、喝、玩、乐、购的极致体验。
手工皮具、手工挂毯、手工美食、手工发饰、DIY香水调香……各种手工DIY分外抢眼。宝妈小刘带着两岁的宝宝来摆摊,售卖亲手制作的零色素果蔬面点,有“菠萝”“香蕉”“茄子”等,是用新鲜果蔬汁变换出各种颜色制作出的不同造型,好吃又有颜。小刘说,闲在家里带娃,就想着利用擅长的手艺出来练练摊,没想到这么受欢迎。
手工发饰摊位前,一个姑娘一手拿线团一手拿钩针,手指上下翻飞,彩色的毛线很快成了一个圆圈,20分钟后,一片片花瓣顺着圆圈“徐徐展开”,一枚花朵发饰制作成功。“太美了!我要定制一枚冰墩墩造型的发卡,给孙女戴。”一位女士说。
恼包村后备厢集市发起人李佳明在接受采访时说,与传统集市不同,后备厢集市更注重体验感,尤以手工DIY最出彩,还有汽车模型展示、球鞋收藏等很具个性化。
新型社交文化圈
连日走访中记者发现,与传统地摊经济不同,后备厢集市的车主绝大部分是80后、90后,有企业职工、宝妈、美食达人、导游、饭店经营者,以年轻人居多。
“说是集市,其实更像新型的时尚社交平台,志同道合的一帮人开车出来练摊,传递出时尚的生活态度。”不少车主表示,后备厢集市摆的不是摊,是心情!
武小满是一家流动咖啡店摊主,周末时就来后备厢集市赶集。武小满告诉记者:“流动的咖啡店这种模式新鲜有趣,灵活方便,十分契合后备厢集市的风格。”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年轻群体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社交文化圈,通过后备厢彰显个性与爱好,享受生活的同时,打开了新消费的大门。
实行“车前三包”
事实上,后备厢集市早在两三年前就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兴起了,有着快捷、方便、成本低的特点,可到任何地方赶场。从今年开始,后备厢集市模式传入呼和浩特,逐渐形成独具青城特色的后备厢文化。
据了解,目前兴起的后备厢集市,每辆车收费每天50~100元,有的则免费。张皓为是后备厢集市发起人之一,他表示,举办后备厢集市前都会向监管部门报备,销售的物品要留样检查,还要留存商家进货单据。招募商家时会特别明确,销售的食品必须要有营业执照,商家实行“车前三包”责任制。集市结束后,商家要把卫生打扫干净再离开。
后备厢集市另外一位发起人赵伟说:“今年以来已在圣邦驾校、敕勒川音乐小镇、奥威马场、奥特莱斯小镇等地做了多场集市,在满足当下人们对烟火气、经济复苏渴望的同时,对促进就业、零售消费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智慧管理让新业态规范经营
后备厢集市光鲜、热闹的背后,如何规范引导,让其更好“成长”,考验着城市管理的智慧。
为确保后备厢集市食品安全和市场秩序,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执法人员一直在驻点值守,开展监管保障工作。6月29日,新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告诉记者,后备厢集市主要集中在周末,执法人员会重点检查各经营主体的食品加工操作规范,对索证索票情况进行检查,严厉查处销售“三无”食品、过期变质食品及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督促经营主体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强化过程管理,严防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新城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七中队中队长李春林在接受采访时说:“后备厢集市吸引了不少市民,也带来不小的管理压力。在监管中,通过不间断巡查和整治,严格要求经营商户严禁产生明火,需进行油烟净化处理,禁止乱扔垃圾,同时安排环卫工人加大路面清扫力度。经过集中监管整治,后备厢集市这种新业态才会更加规范、安全。”(记者张巧珍 刘睿 见习记者 费捷)
原标题:后备厢集市,点亮夏日夜经济!
责任编辑:石毅 李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