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党建赋能,党群联动,回民区在夯实组织建设、搭建服务平台、培育人才干部方面不断激活发展内生动力,汇聚成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进一步激励全区广大党员干部昂首阔步踏上新的赶考之路,以实干担当书写新的最美答卷。
夯基固本,建强组织堡垒。一是锻造过硬队伍。回民区圆满完成村(居)“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全部实现“一肩挑”。2021年度招考2名选调生到村任职,公开选拔38名攸攸板镇户籍优秀大学生到村工作,实现“一村(居)两名大学生”全覆盖。选拔12名村(居)“两委”工作人员参与电大学历提升行动,储备村级后备干部60名。开展新一轮驻村第一书记选派工作,向5个乡村振兴重点村和8个其他重点工作村选派了13名驻村第一书记。二是提升服务水平。积极创建“三表率一模范”机关,由区委直属机关党工委牵头成立党建引领“活力先锋”模范机关建设联合体,5家机关党组织先后牵头成立了党建联合体、共同体,切实开展“双报到、双服务”活动,2656名机关党员到社区报到,认领“微心愿”622个,开展共建活动663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35件(次)。全区664家非公企业和63家社会组织全部实现了双指导员全覆盖。三是优化能力素质。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党务干部的履责意识和业务水平,为全区各级党组织和新一届“两委”成员配发“政治大礼包”,包括党章党规、基层实务等学习资料,全年组织各级各类培训班137次,累计培训10652人次,开展各级党组织书记讲党课316次,覆盖6365人次。
搭建平台,拓宽服务路径。全区累计建成各级各类党群服务中心93个,初步形成“1+8+N”党群服务中心联盟体系,打造呼和浩特基层党建学院实训基地24个。以点带面,典型示范。依托中山西路红色商圈党群服务中心,搭建“红色商圈”线上服务平台;试点打造7个民族团结特色社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民族团结模范事迹报告会,以点带面形成示范引领效应。整体推进,构建体系。全面推行党建引领机制创建工作,三顺店社区在全市首家成立了“党建引领民族团结一家亲”共同体,探索形成了“1+3+X”党建引领机制创建体系。截至目前,全区已成立党建引领林果产业发展等36个全领域统筹、全覆盖推进、全要素集聚的党建联合体、共同体。收集各类“需求清单”277条,提供“资源清单”302项,对接领办“项目清单”126项,已办结108项,办结率达86%。党员先行,引领带动。深入开展党员承诺践诺和“我是党员·我帮你”志愿服务,全区党员累计承诺事项10832项,组建志愿服务队182支,开展志愿服务534次、主题党日活动478次,累计收集、解决民生实事1617项。
筑巢引凤,加大人才支撑。回民区结合全区重点行业发展需求,集中引进“双一流”高校人才41人,教育、卫生等紧缺高层次人才138人。一是健全培养机制。放宽眼光辨才识才,及时全面掌握全区机关干部信息,按照农业、医学、法学等12大类专业建立全区机关干部人才库,共涉及全区机关干部1272人;二是引导扎根一线。鼓励引导本土高校毕业生立足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同时深入贯彻落实“千名人才下基层”行动要求,鼓励人才主动融入基层一线“党建+”联合体建设中,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干部人才支持计划,将14名科技特派员派驻到村,与种植户“一对一”结对帮扶,组织科技人才与39名技术骨干结成对子;三是促进提质增效。采用“基层点单、专家上门”形式,组织专业技术人才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举办种养殖、“农家乐”等特色产业项目、用好扶贫政策促进产业发展等培训35 期,培训农民1600余人次。(祁晓燕)
责任编辑:李国栋 石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