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城”哪得“安”如许?为有“五治”善政来

  • 2022-01-14 08:55
  • 来源: 新华网

  “生活在乌审旗,最真切的感受是平安。”

  “投资在乌审旗,最大的优势是平安。”

  这是群众和客商对乌审旗这座小城发自肺腑的评价。

  如何打造长治久安的社会环境,厚植高质量发展的平安土壤?

  近年来,乌审旗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引领,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连续4年荣获自治区“长安杯”荣誉称号,位列全国县域治理能力百强县第58位,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

  “人心顺、百业兴,人心齐、泰山移。我们必须要为全旗人民创造一个心齐气顺、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社会大局,建设群众满意、投资者放心的平安乌审。”乌审旗委书记王健这样说。

  2021年,乌审旗整体社会治安持续向好,平安乌审基础不断夯实。

  一道安全的“硬屏障”

  刑事案件破案数上升30.9%、治安案件受理案件数下降35.8%;危爆物品管理取得“遗失被盗零发案、安全事故零发生”“双零”成效;监管场所安全管理实现连续32年无责任事故安全运行……被全市认定为前三季度“零命案”旗区。翻开平安乌审建设成绩单,一个个鲜活数字让人眼前一亮,这些成绩为平安乌审筑起了一道安全“硬屏障”。

  “咱们乌审旗治安这么好,何况头顶上长了‘眼睛’,哪还有人偷我的电瓶车呀!”美团骑手张师傅说,他的电瓶车不管是放在自家楼下还是客户门口,从来不担心会丢。

  张师傅的自信,源于对平安乌审建设的肯定,也源于乌审旗日益完善的“雪亮工程”。

  2021年,乌审旗持续推进“智治乌审”建设。截至目前,全旗6个苏木镇综治视联网全部联通,实现全旗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全覆盖”,共建各类视频监控18634路,完成全旗200辆出租车、25所中小学幼儿园、11家金银珠宝店、2家医院、8家民爆库及自建重点路口共计4864路视频监控联网,初步构建起了贯通“城市大脑”和“基层细胞”的智能化管理体系。同时,不断扩展“雪亮工程”覆盖面,开发“雪亮工程”APP,安装入户,实现“随手报、微激励”。

  乌审旗针对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难点痛点问题,一体推进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建设网格化、精细化、信息化治理平台,整合力量、资源下沉,实现矛盾调处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一系列平安建设的路径做法,切实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如今,这道安全“硬屏障”仍在不断夯实。

  一套改革的“组合拳”

  民以安为乐,业以安为兴。

  当百姓的安全“硬屏障”垒得越来越实时,一套“组合拳”正潜心于平安建设的另一项实践——探索创新,深化改革。

  为了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乌审旗把“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运用到社会治理领域,规划建设乌审旗综治中心,建立数据采集、综合指挥、线上处置、交流互动、督导考评为一体的信息化联动指挥平台,全面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推行“1456”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品牌创建工作法,“1”即创建“五治融合、多元并举、平安乌审”品牌,“4”即开展“综治中心实体化、智慧治理实战化、网格管理融合化、矛盾风险内控化”四大行动,“5”即实行“城区、园区、矿区、农牧区、景区”分类治理,“6”即建立“责任、问题、整改、验收、精品、推广”六张清单,着力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乌审样板”。

  聚焦市域社会治理11个试点项目,重点在“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和“智治支撑”上攻坚发力,据矛盾纠纷复杂程度,创新以矛盾纠纷即知即调、分流分调、联管联调为主要内容的“三分吸附法”,推动小纠纷“最多调一次”、烦心事“最多跑一次”、疑难事“最多访一次”,基本实现了群众不上行、问题不出旗、矛盾不上交,信访群众吸附在当地、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的“三不两当地”目标。

  在“1456”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品牌创建工作的推动下,嘎鲁图镇用好“三分吸附法”,实现“三不两当地”的生活化、乡土化生动实践探索;乌兰陶勒盖镇“牧野学堂”突出政治引领、德治教化作用,为乡村释放善治效能;乌审旗人民法院把诉前调解挺在前面,为矛盾纠纷做好了“减法”;萨拉乌素社区用好“法、理、情”说事,让即知即调更有了温情等特色做法频出,获得了群众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最多跑一次”也体现在营商环境的深化改革里。2021年,全旗上下以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以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为主线,不断打出“组合拳”,为新常态下经济结构升级提供强大动能。全旗政务服务“一网办”事项编制发布1801项,“跨省通办”事项192项,“全市通办”事项394项,“呼包鄂乌互办”事项75项,“一网通办”事项960项,推出“一次办”服务事项114项,即来即办事项占比70%,全程网上办事项占比83%,企业开办工商登记、印章刻制、申领发票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

  目前,乌审旗本级梳理公布政务服务事项1808条,事项覆盖度位居全市旗区首位。

  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一系列改革创新的“组合拳”,大力助推了乌审旗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

  一次补短的“加减法”

  影响平安的问题出现在哪里,平安建设就延伸到哪里。从影响平安的一个个问题“减”起,从有碍幸福的一个个弱项“补”起,乌审旗巧做“加减法”,交出平安乌审优秀“答卷”。

  “同志,不佩戴安全头盔是违反交通安全法的,有安全隐患,请您配合我们的工作。”在交警同志的教育引导下,践行“一盔一带”逐渐成为乌审人民的自觉行动。

  乌审旗交管部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教育引导为主、查处处罚为辅,通过“花轮行动”“微集赞”“十分钟违停免处罚”“首次违停免处罚”“小事故快处理”等形式,全力“补”好交通安全“短板”,助力平安乌审建设。

  针对企业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管控、道路交通安全等领域“短板”,乌审旗各相关部门通过聘请行业专家深入企业矿区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安全生产宣传、县级领导督导落实安全生产工作等系列行动,平安乌审基础进一步夯实,实现相关重点指标有效压降,全旗消防火灾、安全生产、道路交通等各领域的事故数实现连年下降,建设平安乌审路上的一个个“短板”逐一补齐。

   一首民族团结的“协奏曲”

  “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

  乌审旗共有17个民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区。近年来,乌审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各族人民在守望相助中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深入人心,建设团结和谐的绿色乌审,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与行动。

  通过建立健全乌审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步激励机制,先后表彰奖励321个各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742名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常态化开展草原那达慕、敖伦胡日呼文艺集会、“三送五进”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切实发挥民族文化维系民族团结的纽带作用,构筑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民族团结纳入旗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纳入干部职工教育培训范围,纳入旗党校培训计划,引导全旗干部职工加强对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民族历史的学习研究,在全旗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五个一”活动,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和群众的民族感情。精心组建90支理论宣传宣讲志愿服务队,培育“新时代讲习员”300余名,深入全旗各嘎查村(社区)、学校、田间地头、农牧户家中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宣讲活动,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团结“协奏曲”响彻乌审大地。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

  乌审旗创新体制机制,以实践作笔,书写着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篇章,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写下生动而温暖的注脚,也让“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愈加闪耀。(杨潇 熊静 王羽彤)

分享:

责任编辑:石毅 李国栋

01007023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255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