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30岁的张慧聪在海外获得双学位博士后归国,回到他家乡呼和浩特成为一名大学教授。
1年前的教师节,39岁的张慧聪转身走进乡村,成为一名民办乡村学校校长,用他的赤子之心照亮乡村学校。
张慧聪出生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麻花板村,对乡村教育有着不一样的情怀。1年前,他几乎倾尽所有接手了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东昇学校,这是一所在校学生少、硬件软件都比较差的学校。新华网 李倩 摄
“我是农村孩子,根本不怕苦难和劳累,我有信心把这所学校办起来、办得好。”张慧聪说。
他接手的学校生源构成比较复杂,接手之初仅有将近100名学生,大多是农村留守儿童。之后,张慧聪用两个月时间深入到周边村镇做家访,走进孩子的家庭,也走近孩子的内心。新华网 李倩摄
经过一年的努力,这所学校现有学生200余名,其中有三分之一学生来自离异家庭,有23名残障学生。新华网 李倩 摄
平日里,学生们寄宿在学校。为了给这些正处在发育黄金期的孩子们补充营养,张慧聪养猪、养羊、种地,倾其所有、尽其所能。新华网 李倩 摄
“玉米成熟后,娃娃们每人每天能吃一根玉米。”张慧聪说。新华网 李倩 摄
张慧聪有些吃力地提着刚刚拌好的猪食,向猪圈走去。新华网 李倩 摄
张慧聪的一天从凌晨4点开始,喂猪、烧锅炉、摘菜、盯食材、上课、查宿舍,猪一天要喂三次、锅炉也要频繁关注、三餐食材一顿也不能落、四个年级每班每天都要上课、每隔一段时间还得清理旱厕……这里没有一间属于他的办公室,但这里却处处是他的“办公室”。新华网 李倩摄
为了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到平等,学校要求对每个孩子的特殊情况作教案备注,并用特殊符号表示了孩子们的不同情况。新华网 李倩 摄
“不管是值守岗位多年的老教师,还是新上任的年轻教师,他们都可以提前熟悉孩子们的状况。”张慧聪说,老师们无论在教学上、学习中,还是生活上,都给予这些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心。新华网 李倩 摄
从海归博士到乡村教师,张慧聪的事迹在网上传开后,感动了很多爱心人士。资金、煤炭、衣物、书籍……他们纷纷捐资捐物,为这所学校的建设献出力量,用实际行动为张慧聪的坚守施以援手。
每一份爱心、每一种支持,张慧聪都深深铭记,“我替孩子们谢谢每一位关心支持我们学校的人,我最希望我的娃娃们能有一个好身体,好好学习,在未来走上社会后回报这些恩情。”他沙哑的声音里,流露出最真的感恩。新华网 李倩 摄
【责任编辑:石毅 李国栋】
Copyright © 2000 - 2022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