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自然博物馆《遇见晶灵·特色矿物晶体展》展厅中,翠绿欲滴的孔雀石、柔美粉嫩的方解石、鲜红夺目的蔷薇辉石、散发着柔紫色光芒的球状荧石、金黄耀眼的黄水晶等“晶灵”们共同编织了一场七彩的梦境。
对于石锄这种用于耕作、消耗量较大的工具,先民们一般选用具有板状构造的板岩、泥质板岩、绢云母泥质板岩来制作,这类岩石主要由石英、绢云母、粘土矿物等组成,易于加工成型,硬度中等,韧性较大,制作出的工具在耕作时不易破裂。
完美巴彦淖尔龙的名称来自于其产地巴彦淖尔市,它也是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的一件镇馆之宝。
《千里江山图》历经千年仍然色彩艳丽,清晰动人,奥妙所在就是它使用的是矿物颜料,这幅画以水墨打底,赭石铺垫,石绿上色,石青渲染,最后用明胶固色,经过数道工序才让我们仍旧能看到千年前的艳丽颜色。
1988年,中加恐龙考察队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独贵加汗的早白垩世地层中发现鹦鹉嘴龙头骨化石,经研究认为是一种新类型恐龙,并命名为鄂尔多斯鹦鹉嘴龙。
自古以来,玉石和矿物晶体就与神话、传说联系在一起。世界上已发现5400多种矿物,但只有100种左右被归为宝石种类。人们把宝石分为名贵宝石和半宝石。
原角龙化石是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巴音满都呼地区发现的,它的外形和著名的三角龙相似,但它的体型较小,身长不到2米,肩膀高度约0.6米,成年原角龙体重约180公斤。
内蒙古位于祖国北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质历史时期造就了独特的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形成了内蒙古自治区极其丰富的矿物资源,如黄玉、绿柱石、电气石、紫锂辉石等。
水晶是矿物家族大名鼎鼎的一员,它们都是自然界的“晶灵”,每一个“晶灵”的诞生都有着不一样的故事,可以是自然界的风和雨,也可以是地底滚烫而炙热的岩浆。
矿物是自然界中最为基本的微小物质单元,人们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到它,无论是青藏高原雄伟壮阔的珠穆朗玛峰,还是书桌上的一支铅笔,其中都有着矿物的影子。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蒺藜科四合木属于落叶小灌木,是1.4亿年前的古地中海孑遗种,目前存有1万余公顷,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世界上称其为“植物大熊猫”。
稀土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镧系元素和钪、钇共十七种金属元素的总称,自然界中有250 种稀土矿。
雪豹是猫科,豹属大型肉食哺乳动物,具岩栖性,主食岩羊、盘羊、兔、雉鸡等草食动物,是高寒生态系统的顶级消费者,由于数量稀少,对生态系统控制作用强,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玛瑙的品种繁多,质地坚硬、温润、通透,形状千姿百态,颜色丰富漂亮,每一种玛瑙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魅力。
疣鼻天鹅是鸟纲、鸭科、天鹅属的一种大型的游禽,体长1.2-1.5米,体重6.75-10千克。脖颈细长,前额有一块瘤疣的突起,因此得名。
蒙古野驴外形似骡,体型介于家驴和家马之间,体长可达260厘米,肩高约120厘米,尾长80厘米左右,体重约250千克,吻部稍细长,耳长而尖,尾细长,尖端毛较长为棕黄色。
巴林石隶属叶腊石,石质细润,通灵清亮,质地细洁,光彩灿烂,颜色妩媚温柔,似婴儿之肌肤,娇嫩无比。巴林福黄石质透明而柔和,坚而不脆,色泽纯黄无瑕,集细、洁、润、腻、温、凝六大要素于一身,金石界素有“一寸福黄三寸金”之说。
萤石是内蒙古的优势矿产。据内蒙古矿产资源储量通报统计,截止2016年底,全区167 处萤石矿产地,萤石矿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一。
石墨是继稀土之后又一稀缺战略性资源,其兼具金属和非金属性,在新材料领域应用迅速、前景广泛,被欧盟经济委员会列为14种“对欧盟生死攸关的原料”之一。
金雕属大型猛禽,是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在我国大部分分布在东北、华北及中西部山区。金雕头顶黑褐色,后头至后颈羽毛尖长,呈柳叶状,羽基暗赤褐色,羽端金黄色,具黑褐色羽干纹。
近日,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在二连浩特市开展自然研学科普系列展—“守望·濒危动物展”。
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内蒙古自治区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大幕即将拉开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与上海自然博物馆沟通对接,近日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了务实合作专题座谈会。
内蒙古古生物化石保护研究所将承担内蒙古古生物化石调查、发掘、研究、保护等重要职能,填补了内蒙古古生物化石专业研究机构的空白。
内蒙古自治区是古生物化石资源大区。在内蒙古,有一群探寻化石并用化石讲述内蒙古故事的人,他们默默无闻地奉献着,用青春还原大自然古老的印记,现任内蒙古自然博物馆馆长的王军有就是其中代表人物之一。
化石,是通往过去的钥匙。如果说地层的一层层记录是日记本的翻页,那么化石就是写于其中的文字和插图。读懂化石,就可以读懂地球生命史。内蒙古自然博物馆馆长王军有,就是一个读懂化石的人。他从事化石发掘、研究、保护20余年被中国古生物化石基金会授予“化石文化传播使者”称号。
在电影《侏罗纪公园》里,有一种非常聪明的恐龙——迅猛龙,其实应叫伶盗龙,跟精美临河盗龙同属于驰龙科。精美临河盗龙生活于8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属于小型肉食恐龙。
二连巨盗龙是目前世界上体型最大、长羽毛、有喙,没有牙齿的似鸟恐龙。二连巨盗龙的很多特殊结构特征,改变了此前恐龙向鸟类演化的某些基本规律,是窃蛋龙类家族中的神奇异类,是恐龙世界中的恐龙明星。
二连浩特发现的恐龙蛋化石,是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1922年,中亚考察队在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和蒙古国的火焰崖发现的蛋化石首次被认定为是恐龙蛋,这使二连浩特成为世界上最早发现恐龙蛋的地方之一。
一只恐龙一生只能留下一具骨架,但可以留下很多的足迹。通过这些足迹,专家们可以推断出当时的地质环境、气候类型、恐龙类型,甚至还为我们讲述了这类恐龙生前的故事。
这里展示的是完美巴彦淖尔龙正模标本 ,完美巴彦淖尔龙的名称来自于其产地巴彦淖尔市,它也是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的一件镇馆之宝。
1988年,中加恐龙考察队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独贵加汗的早白垩世地层中发现鹦鹉嘴龙头骨化石,经研究认为是一种新类型恐龙,并命名为鄂尔多斯鹦鹉嘴龙。在距今1.8亿年前,恐龙成为当时鄂尔多斯地区的主宰者。从化石记录可以看出,在鄂尔多斯地区发现最多的是鹦鹉嘴龙。
颈盾作为原角龙的武器,可用来抵御食肉恐龙的攻击,进而保护自己,影响着角龙的进化,成为角龙家族生存与繁衍的保障
4月22日是世界第52个地球日,阴山崖柏展在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开展,呼吁人们珍爱地球,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场融合稀鸟类标本、鸟类芦苇画、鸟类摄影的大美乌梁素海·鸟类生态艺术作品展在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开展,展期3个月。展览通过生态艺术作品、精美图片展示乌梁素海生态环境治理成果,让人们深入领略到碧波荡漾、百鸟竞飞的风光,激发人们“爱鸟、护鸟”意识,让人们看到有鸟儿的天空有多美。
据国家自然资源部消息,内蒙古自然博物馆馆长王军有入选自然资源部2020年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据内蒙古自然博物馆消息,云南大学、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等单位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距今约1.6亿年的翔齿兽化石,分析出了哺乳动物如何进化出灵敏听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