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乌审旗境内的河套人遗址是我国境内发现的第一批有可靠地层学、年代学依据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存。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和乌审旗加大对遗址的保护开发力度,高起点、高质量规划建设萨拉乌苏考古遗址公园,让古老的文化遗存活起来。
河套人遗址从默默无闻到被世人熟知,源于100年前的科学考察活动。1922到1923年,法国学者桑志华和德日进在中国西北的科学考察中,发现并发掘了河套人遗址,出土了约200件旧石器,这是在中国第一次较多地发现旧石器,在东亚大陆第一次确认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化石,打破了西方学术界“亚洲没有旧石器时代”的疑断,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很大轰动。
“借着2023年河套人遗址发现100周年考古论坛的机会,向全世界宣传河套人遗址,同时高质量开展萨拉乌苏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规划,加快河套人遗址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申报工作,启动建设国家5A级景区,努力将河套人的遗址打造成为世界级古人类暨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重要平台和科普基地。”萨拉乌苏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局副局长李斌说。
河套人遗址在世界史学及地质学、古环境学、考古学、古人类学研究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和地位,迄今已发现人类化石、石器化石380多种,哺乳动物化石和鸟类化石种类多达45种。一直以来,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河套人遗址的研究保护,先后建成萨拉乌苏湿地公园和萨拉乌苏考古遗址公园。2022年又将两座公园合并,成立无定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发展中心和萨拉乌苏河套人文化研究中心,成为东北亚研究20万年以来环境变迁、中纬度地区哺乳动物与人类迁移的经典考古地,让古老的河套文化活起来。(王文轩)
责任编辑:石毅 李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