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内蒙古大学科研团队揭秘锁阳种子传播途径-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3/14 09:02:15
来源:内蒙古日报

内蒙古大学科研团队揭秘锁阳种子传播途径

字体:

  记者3月12日从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悉,该院陈贵林教授团队最新发现,甲虫与蚂蚁合作,共同完成了荒漠生态系统中药用寄生植物锁阳种子的传播,从而首次揭示了锁阳种子的传播机制,为荒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保护和管理锁阳种群提供了新的视角。

  研究团队发现,锁阳种子的传播机制是多阶段的,由甲虫与蚂蚁合作完成,是场有趣的生命接力过程。甲虫在春夏季清晨和傍晚活动,它们会啃食锁阳的种子,并将种子带离母株。甲虫在食用锁阳种子后,会将种子完整地排出体外,这些种子依然保持活力,有的则会在其粪便中发芽。而蚂蚁则在白天活动,主要消耗甲虫带离母株后锁阳种子外部的“脂质体”,并将种子运回地下的巢穴中储存,这为种子保存及萌发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

  “这种多阶段的传播机制不仅提高了种子的传播效率,还增加了种子在适宜环境中萌发的机会。”陈贵林介绍说,锁阳与甲虫、蚂蚁之间的这种奇妙关系,展示了自然界中生物间的精妙合作,通过这种独特的种子传播方式,锁阳能够在恶劣的沙漠环境中生存和繁衍,这一发现丰富了我们对寄生植物种子传播机制的理解。

  此外,团队还发现锁阳的种子微小且带有独特气味,这种气味在沙漠中具有重要的生存意义,不仅能吸引甲虫与蚂蚁这两类关键昆虫,还能促使它们将种子带离母株,从而减少同种植物之间的竞争。未来,科学家们将继续探索这种共生关系的更多细节,为沙漠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自治区科技厅相关项目资助。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记者 白莲)

【纠错】 【责任编辑:徐红梅】

Copyright © 2000 - 2025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