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3月14日电(杨腾格尔)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北疆故事,一段段温暖人心的真情讲述,让现场观众动容。3月14日,“读懂北疆·温暖2024”网络故事汇活动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融媒体中心演播大厅举行。
“读懂北疆·温暖2024”网络故事汇活动现场。新华网发
“读懂北疆·温暖2024”网络故事汇活动现场。新华网发
本次活动以“讲述北疆故事,传递温暖力量”为主题,来自内蒙古的10名个人、3家团体和单位讲述2024年发生在北疆大地上的温暖故事。他们的故事里有青春、梦想、汗水、责任。他们为北疆大地带来温暖和力量,犹如一束束光,吸引人们去追寻、去靠近......
“读懂北疆·温暖2024”网络故事汇活动现场。新华网发
呼格吉拉图:“草原村排”发起人
呼格吉拉图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昂素镇巴彦希里嘎查牧民,“草原村排”发起人。
2018年,他在自家门前拉起排球网,组建“好邻居”业余排球队,组织举办“团结杯”排球比赛。2020年,他自筹资金20万元建成草原上第一个室内排球馆。
2023年8月,鄂托克前旗举办首届“蒙陕甘宁晋”五省区农牧民排球邀请赛。2024年6月,“草原村排”组建足球队跨越千里赴贵州“村超”参赛。2024年7月,贵州“村超”组建排球队千里赴约。2024年7月18日,举办鄂尔多斯草原村排暨沿黄九省区农牧民排球邀请赛,吸引来自贵州、上海、北京等省区市的103支球队、1000余名排球爱好者参加,通过“一颗小排球”撬动“社会大治理”、带动“民族大团结”、推动“乡村大发展”。
李倩:中国拳击大满贯第一人
2024年在巴黎奥运会上,李倩获得拳击女子75公斤级冠军。
李倩于2008年进入内蒙古拳击队,入队后刻苦训练,很快就在国内比赛中崭露头角。2012年,她首次获得全国冠军,之后在国际和国内多项重大比赛中屡屡夺金摘银,巩固了在世界女子拳坛75公斤的第一地位。在2023年杭州亚运会上,李倩获得75公斤级冠军,首次获得亚运会冠军。
李倩一共参加了三届奥运会,其中在里约奥运会上夺得铜牌,在东京奥运会上获得银牌。在巴黎奥运会上,李倩从预赛到决赛的每一场比赛都堪称完美,最终获得冠军,圆了奥运冠军梦,成为中国拳击第一个大满贯得主。
刘斯卫:冷极马拉松王牌教练
刘斯卫是内蒙古根河市业余体育运动学校校长,兼任中国冷极马拉松队、内蒙古自治区马拉松队、呼伦贝尔市马拉松队主教练。
1996年,刘斯卫进入体校执教,从基层教练岗位干起。凭借丰富的带队经验和富有创造力的训练方式,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马拉松运动员,带出百余名长跑人才,在多个大型国际马拉松赛事中获得30余个冠亚军,荣获赛事奖牌568块,被誉为“中国冷极马拉松王牌教练”。
李兰芝:诚信之光
李兰芝一家居住在内蒙古霍林郭勒市查格达村,原本是村里的富户,盖有3间大瓦房,养着几百只羊、30多头牛。但一场飞来横祸,让这个家庭突遭变故。
2011年,李兰芝的大儿子遭遇严重车祸,家里掏空家底,又向亲戚朋友、街坊邻居借了120万元,才把儿子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大儿子瘫痪在床,没有劳动能力,连同两个孩子全靠大儿媳妇照顾。小儿子还没成家,李兰芝夫妇毅然扛下债务。2016年,家里的债务近150万元。10年间,李兰芝和丈夫薅草、拔苗、到工厂打工,通过勤劳的双手还清了债款,用实际行动坚守着诚实守信的底线。
张明:逆境中的“阳光传播者”
2020年10月,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的张明被诊断出嗜铬细胞瘤晚期。他却在病榻上从零开始钻研短视频剪辑,在数字世界开辟出新天地。
经过几年努力,主动找张明学习视频剪辑的学员已有600多人。其中,像张明一样身患重症或者没有劳动能力的学员有20多人。
这位逆境中的网络创作者将自己拥有150万粉丝的账号所产生的收益投入到公益事业中,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爱心与责任,让善意带动更多人关注公益、参与公益。
郑海东:“献血大王”
郑海东是内蒙古赤峰市松山联通公司综合支撑中心经理,同时是敬业驻村工作队员、热心献血的志愿者。
作为献血志愿者,郑海东连续22年无偿献血,共计144次、109800毫升,相当于一个标准体重的成年人全身换血15次,被称为“献血大王”。22年来,只要接到“紧急用血”的求助电话,郑海东一定会在第一时间前去献血。
郑海东先后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全国无偿献血金奖”等荣誉。2013年,他被评为赤峰市无偿献血杰出贡献奖,入选“中国好人榜”;2014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道德模范提名奖”;2018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最美志愿者”。
李东:青山守护者
李东是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哈拉乌管理站副站长。
从十几岁的毛头小伙儿,到如今五十多岁的老林业人,李东扎根护林一线30余年,凭借一副望远镜、两条“长途”腿,每月不少于3次深山巡查、6次浅山巡护,累计巡护行程超过4万公里。
由于林场护林员工作的特殊性,李东经常要牺牲法定节假日、双休日,长年累月坚守在贺兰山基层护林一线。在30多年的坚守中,李东用辛勤的汗水和艰辛付出阐释了“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含义。
洪波:心智障碍者的“灯塔”
洪波,内蒙古红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发起并联合内蒙古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为心智障碍者量身打造小波耀红汤饺馆“爱心餐厅”,这个餐厅为心智障碍群体提供康复、就业、培训新模式。
目前,洪波在内蒙古和山西建立9家饺子馆,安置34名心智障碍者就业,培训79名预备就业人员,为326个家庭提供咨询和访问服务。
钢宝力达:边境公路救援先锋
46岁的钢宝力达来自内蒙古四子王旗江岸苏木卫境嘎查,他不仅是一名普通边境护卫者,也是边境公路上的汽车救援英雄。
1999年,钢宝力达应征入伍,在部队服役期间取得汽修职业资格证,成为一名汽修技师。退伍后,他投身边防公路车辆救援工作,用专业技能守护边防公路的畅通。
多年来,钢宝力达在160多公里的边防公路上累计参与救援12000多辆被困车辆,帮助35名被困司机转危为安。在日常生活中,他为周边5个苏木、27个嘎查的430多户牧民提供车辆修理服务,用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
沈波:“暖城”公益追梦人
沈波是国能铁路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准格尔分公司职工,他用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书写了一段公益传奇。
2012年,沈波创立准格尔义工协会和准格尔筑梦志愿者协会,在鄂尔多斯市、呼和浩特市等地开展禁毒、禁烟,以及艾滋病、结核病、乙肝防治知识宣讲等志愿服务。他培养200多名公益讲师,组织800多场公益宣传活动,累计投入30多万元,听众超过450万人次。
沈波的公益之路,是数字的累积,也是爱心的传递。他曾荣获“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内蒙古助人为乐道德模范等荣誉。
准格尔义工协会:千里“爱心桥”
在鄂尔多斯高原,一支身着“志愿红”的队伍已奔走了12年。
准格尔义工协会自2012年成立以来,凝聚1.3万余名志愿者,打造42个常态化服务项目,累计帮扶困难群众25万人次,架起跨越山河的“爱心桥”。10多年来,协会为鄂尔多斯9个旗区的1.3万名困境儿童定制助学计划,助其圆梦校园;连续10年跨越3000公里赴云贵山区支教,点亮万名留守儿童的求学路。
火线救援组合:英雄本色
2024年4月20日下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一条公路上突发轿车侧翻起火事故,生死时刻,驾车途经此处的马玉彬、仝伟迎着浓烟逆行而上,以肘击碎车玻璃,用26秒的时间从燃烧的车厢中救出被困人员,诠释了平凡人的英雄本色。现场视频随即在网络热传,网友称他们“用血肉之躯劈开火墙”。
“当时根本没考虑危险,就一个念头——必须把人拉出来!”仝伟回忆道。
烈火映照初心,平凡亦显担当。这场26秒的极限救援,不仅挽回生命,也彰显英雄本色。
锡林郭勒盟公安局:民族团结之花
锡林郭勒盟公安局依托公安部“团圆行动”,于2023年4月成立专项寻亲专班,通过DNA数据库比对与创新工作机制,已帮助36名“国家的孩子”跨越半个世纪与亲人重逢,为民族团结续写新篇。
20世纪60年代,3000余名南方孤儿被送至内蒙古草原养育,成为“国家的孩子”。锡林郭勒盟公安局定制专项行动方案,建立“采集建档+数据比对+实地核验+认亲服务”全链条机制,联合媒体、公益组织织密寻亲网络。目前,专班已建成全国首个专项基因库,未来将助力更多离散家庭“双向奔赴”。
从技术寻亲到情感归乡,锡林郭勒盟公安局以行动诠释内蒙古“模范自治区”的使命,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草原常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