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乌拉特中旗实施项目160个,固定资产投资总量60%以上来自于新建项目,较“十三五”期末增长288.7%,较2023年增长103%,增速居巴彦淖尔市第一;
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6个、开工16个,居巴彦淖尔市第一,实际到位资金63.6亿元,占巴彦淖尔市总量接近三成,较“十三五”期末增长542%,较2023年增长140%,总量居巴彦淖尔市第一;
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41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连续两年保持巴彦淖尔市第一;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达到15亿元,同比增长25%,总量由“十三五”期末的巴彦淖尔市第四跃升至第二,增速连续两年保持巴彦淖尔市第一。
亮眼的数据背后,是令人鼓舞的发展成绩。是什么在推动乌拉特中旗奔腾向前?
项目,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冬日暖阳中,走进锦峰重工年产12万吨风电塔筒建设项目厂区,工人们正在全力冲刺年度生产目标任务。该项目总投资2亿元,建成6条生产线。项目全部达产后年产值为6亿元。自2024年8月份投产后,公司共接到132套订单。
一切围着项目干,一切聚焦项目转。乌拉特中旗将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狠抓落实、顶压前进。有针对性地制定前期手续办理方案,一企一策,明确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和责任制,专人盯办、帮办代办,为项目落地打好坚实基础。在工业用地土地招拍挂期间,对工程建设设计方案、环保评价、取水许可、水土保持、施工许可等手续均同步进行审查。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签订次日后,一并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施工许可证》,整个办理过程由过去将近1年时间压缩到3个月以内,实现从“项目等地”到“地等项目”的转变,推动项目建设“加速度”。
2024年,澎晟工业硅、蒙能50万千瓦灵活性绿色供电等12个项目开工建设。远景10万千瓦电化学储能项目建成投产,锦峰重工塔筒制造、皖兴石英砂项目投入运行,蒙能150万千瓦风储项目成功并网,全旗新能源累计并网规模居全市第一。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家,一批投资强度高、发展贡献高的项目先后落地、投产达效。
招引,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器”
招商引资是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2024年,乌拉特中旗牢固树立“以招商引资论英雄、以项目建设论成败”的鲜明导向,一手抓对外招引,一手抓对内挖潜。
为做到招商工作“心中有数、了如指掌”,乌拉特中旗围绕“五大创建”、10大产业集群和12个产业方向,编制重点产业链全景图及招商引资远景图。研究制定《关于建立乌拉特中旗招商引资全流程管理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围绕农牧业、工业、文化旅游、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等领域组建16支招商队伍,借助城市会客厅、商会等平台,深入开展上门招商、资源招商、产业链招商。召开招商引资推介会、“百日攻坚”行动调度会,积极推动节会招商,聘请招商大使,发挥以商引商效应,打出招商引资组合拳。
惠民,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
民生有温度,幸福才更有质感。
“强城”之路越走越宽——持续推进城市更新,改造老旧小区14个、非成套住房2639套,完成海流图路改造提升,南郊西郊综合整治成效显著,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县城承载力与日俱增,各项民生实事的落地为“居在中旗”提供生动注解。
“兴村”脚步越迈越实——把发展产业作为乡村振兴和农牧民增收的重中之重,以“加工”和“品牌”为核心环节,打造14个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建成二狼山白绒山羊产业园、义堂红辣椒产业示范基地等项目33个。全旗50%以上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7个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0万元。
“文旅”文章越发精彩——布局打造全国最大的国防教育户外实训基地和覆盖长城、阴山、湿地、草原、口岸“五大版块”的全域旅游格局,实施川井国防教育实训基地、牧羊海兵团文化园、海流图国防教育体验园、骑兵营军事文化拓展体验园等38个项目,全域研学网络加快形成,年接待游客突破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36亿元。“文旅融合”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为城市发展带来无限生机。
2025年,乌拉特中旗提出,聚焦创建国家农牧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重要新能源新材料示范基地、国家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暨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五大创建”,将“大基地、大园区、大龙头、大品牌、大项目”贯穿全程,打造21个沿边产业园,推动基地、园区聚势突破、成势见效。(梁震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