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来,呼和浩特市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五宜”城市,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2023年11月24日,呼和浩特市成功入选“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省会及计划单列市)”。千帆竞,满目新。呼和浩特正通过一件件实实在在的举措让这座城市住有宜居、业有所成、学有优教、老有所养、游有去处,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民心有归处绽芳华,安居乐业享生活。
来自包头市的珠兰是一位26岁的蒙古族女孩,当年她以665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中央财经大学,并在本校读了研究生,原本在北京也可以找一份很好的工作,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亲人的思念,她还是选择回到了内蒙古。珠兰目前在呼和浩特市某政府机关工作,租住在郦城的大学生公寓。一套50多平设施齐全的公寓,享受政府补贴后每个月租金只有700元,比市场价便宜一半。“吸引我回到呼和浩特与政府诚意满满的留人政策密不可分,一些外省市的同学都羡慕我能以这么低的价格住上这么好的房子,不仅设施齐全、环境好、出行便利,而且还格外安全,我也经常自豪地向她们介绍呼和浩特,可以说我和这座城市是义无反顾的‘双向奔赴’”,珠兰说,她对目前的工作生活都十分满意。
为稳定就业,呼和浩特市聚焦“提技能”“稳就业”“强服务”,打出组合拳,持续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小微企业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年初以来,共为高校毕业生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46万元;通过培育特色劳务品牌提升就业技能素质,积极布局投入零工市场、零工驿站,服务保障农民工,全市农民工就业呈现稳中有升、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的良好发展态势,1至10月,全市8家零工市场提供就业岗位5.45万个,达成就业6268人;利用线上、线下平台,多部门联合,共同努力推动残疾人就业,举办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27场,375家用工单位提供岗位3106个,达成就业意向残疾人398人。

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近年来,呼和浩特新建续建了一大批中小学、幼儿园,高质量打造“校长、教师、教研员”三支队伍。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力办好有温度、高质量、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呼和浩特市中等职业教育整合优化提升工作实施方案》,将10所公办中职学校整合为5所,依法注销20所不具备招生资格的民办中职学校,同时加快筹设新建高职,目前全市中职学校共34所,对标六大支柱产业优化专业设置,累计优化38个。与TCL、内蒙古大厦等300多家企业实质性运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项目52个,努力实现产业和人才对口衔接。

冬季的马鬃山文旅小镇,一边是激情四射的滑雪场,一边是温馨素净的民宿,一动一静相得益彰。来自厦门的游客陈娟对冰雪和蒙古族美食着无尽的向往,在2024年末,她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呼和浩特,首站便是马鬃山滑雪场。“这里没有想象中那么冷,雪质好,价格实惠,还有去市区的直达公交,真是宝藏滑雪场啊”,陈娟开心的说。

丨来源:青橙融媒(记者 云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