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三北”工程六期提前六年完成建设任务-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11/12 16:05:17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呼和浩特“三北”工程六期提前六年完成建设任务

字体:

  在新城区保合少镇面铺窑村,“三北”工程六期巩固拓展区退化草原人工种草项目今年8月份播撒下的草籽已经发芽并长成了幼苗;在赛罕区黄合少镇国有林场,“三北”工程六期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区,今年栽种的油松已经成活并吐出新枝;在清水河县黄河重点生态区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区,低质低效林改造后的林木长势良好。

  按照国家“三北”工程六期总体规划和自治区以及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呼和浩特“三北”工程六期从2021年开始,到2030年结束,建设期10年。呼和浩特市申报的“三北”工程六期总任务是228.41万亩, 其中,2021年—2023年已完成71.58万亩,剩余任务为156.83万亩。为助力自治区率先打赢“三北”工程攻坚战,首府全力以赴、多措并举推进项目建设,今年将全部完成剩余建设任务,目前工程正在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计划11月底全部完工。这标志着呼和浩特将实现提前6年完成国家和自治区交给的“三北”工程六期建设任务。

  据了解,党中央、国务院于1978年11月作出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的重大决策,工程东至黑龙江,西至新疆,北至内蒙古自治区,南至北京、天津,共涉及13个省、市、自治区,规划建设期为1978年—2050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1978年—2000年是第一阶段,为一至三期工程;2001年—2020年是第二阶段,为四、五期工程;2021-2050年是第三阶段,为六至八期工程)。

  我市于1978年开始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截至2020年,已圆满完成两个阶段、五期工程的建设任务,累计造林475.4万亩,栽植苗木约4亿株。主要栽植油松、樟子松、山杏、沙棘、柠条等乡土树种,基本实现了农田防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主要目的。

  “我们这里过去是荒山荒坡,是‘三北’工程改变了家乡的面貌。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父辈就植树造林,我从十七八岁开始也和大人一起上山种树,现在我们家的承包地大部分退耕还林了,我也成了一名护林员,继续为家乡的生态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走在清水河县韭菜庄乡摇铃沟村,漫山遍野的树木映入眼帘。说起家乡的变化,护林员李虎元无比骄傲。市林草局造林科科长张奥介绍,呼和浩特市“三北”工程六期剩余任务为156.83万亩。主要以三大项目推进:阴山北麓(河套平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总任务46.17万亩,重点在托县实施沙化土地治理0.07万亩;在托县、和林县、武川县实施非沙化土地种草46.1万亩;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总任务97.56万亩,重点在和林县、武川县、赛罕区等8个旗县区实施森林抚育29.69万亩、退化林修复18.37万亩、退化草原修复34.5万亩、草原围栏15万亩;“三北”工程六期自治区财政项目,总任务13.1万亩,重点在新城区、回民区、赛罕区等6个旗县区实施人工种草3.6万亩、森林抚育2万亩、退化林修复7.5万亩。

  生态建设,种子先行。呼和浩特市提前谋划储备,建成种子资源库,累计收集本地区各类乡土植物种质资源598种、2287份,标本950种、6121份,采集土壤样品1.63万份。2024年,对15种优质特色、珍稀濒危种子以及23份未定名种子开展田间苗圃试验,扩繁乡土野生苗木,最大限度保证原始品种的存在,保持其固有的优良品质和广泛适应性,为“三北”工程提供种源支撑。

  呼和浩特市以已建成的种子资源库为基础,加强草种基地建设,委托草种繁育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攻坚,提高草种产量,重点培育“三北”工程需求较大的羊草、紫花苜蓿、冰草等乡土草种,草种产出后全部投入“三北”工程区域使用。2024年,全市范围实施草种繁育8789万亩,草种产量达到5.73万公斤,其中,禾本科无芒雀麦亩产在10公斤以上、豆科草种紫花苜蓿亩产达15公斤以上。

  根据“三北”苗木实际需求,呼和浩特市在和林县白二爷沙坝林场建设保障性苗圃1处,新建育苗基地200亩,以插条、直播、容器苗培育等方式,2024年培育柠条、油松、杏树、沙棘等苗木7个品种、634万株;在托县实施良种苗木培育项目,培育柠条100万株。通过与“三北”项目实施企业签订优先用苗协议,将培育苗木全部用于“三北”六期实施,有效提高苗木适应性,降低工程成本,为“三北”工程等重点生态工程做好苗木保障。

  “我们从村里的柠条加工厂购买柠条颗粒饲料,牛羊非常爱吃,不仅缩短了出栏期,也降低了成本。”和林县新店子镇新店子村村民常美丽高兴地说。

  “三北”工程不仅是一项生态工程更是一项民生工程。呼和浩特市在防沙治沙的战役中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沙棘、柠条是生态建设战役中的“大功臣”。截至目前,全市已种植沙棘、海红果、山杏等经济林83.6万亩,在武川县推广黄芪等中草药发展林下经济10万亩,林草产业总产值达到85.15亿元。平茬后的柠条再加工,制成饲料和燃料,即可促进农民增收也能减少煤炭使用,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经过40多年的“三北”工程建设,现在,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取得骄人成绩:森林面积达到406.87万亩,森林覆盖率15.78%;草地面积达到831.89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46.15%;湿地面积57万亩,湿地保护率达到35.2%。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呼和浩特市正在成为“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之城,幸福之城。(记者 刘丽霞)

【纠错】 【责任编辑:石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