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包钢集团了解到,由白云鄂博全国重点实验室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白云鄂博超大型稀土—铌矿床的时空演化和资源量”项目取得重大进展。项目通过对白云鄂博矿床中稀土和铌资源的时间演化、空间分布以及资源量的研究,为稀土和铌资源的高效回收、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据介绍,2022年11月,白云鄂博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为全国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优化重组以来,聚焦重大国家战略,相继组织开展“稀土、铌、萤石、钍等资源精细化利用地质评价”“混合稀土精矿酸碱浆化分解工艺及烟气资源化利用技术集成示范”“高矫顽力多相共存稀土钴基永磁材料制备”等国家级项目25项;“包头混合稀土精矿清洁冶炼新技术及准备”“高性能各向异性热压钕铁硼永磁材料产业化技术开发”等自治区科技项目27项。实验室的带动引领和科技支撑作用得到更好发挥,科技创新活力持续释放,为包头市建设“两个稀土基地”、打造“世界稀土之都”提供了有力支撑。
包头稀土研究院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孙庆博士告诉记者,从2023年4月项目成立之初,他就参与其中。据他介绍,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包钢集团公司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共同申报。全国重点实验室的优化重组,不仅为服务国家战略的项目研究带来了更多政策资金支持,顶尖科研院所“强强联盟”的放活机制,也让青年科研人员有了更大的成长空间。他们从时间方面拟定了白云鄂博铌成矿的成矿时间,并利用多种地球物理手段初步圈定了富铌稀土的白银岩体的空间位置,为后续铌稀土资源量的圈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据了解,铌主要应用于超导材料、航空航天、原子能等领域,属于我国稀缺性战略金属资源,铌消费主要依赖进口。白云鄂博矿保有铌资源储量660万吨,但开发利用程度低,找到铌资源在哪里,如何采选出来?成为新一代科研人员的使命。截至目前, 白云鄂博全国重点实验室共柔性引进高端人才14人,引进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21名,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174人,45岁以下青年人才占比达72%。
包头稀土研究院科研管理部副部长袁卫星表示:“我们要做‘单项冠军’而不是‘全能选手’。目前,我们整合了国内相关优势资源和兰州大学以及长沙矿业研究院进行合作,从基础理论研究着手,攻克关键技术,把全产业链做好,服务于国家的战略需求。”(记者 蔡冬梅 通讯员 张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