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经济作物处、南京农业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校的9位专家组成测产专家组,前往兴安盟科右前旗归流河镇大豆提质固氮绿色增产ARC耦合关键技术10万亩示范应用核心区,进行现场验收测产。结果显示,该区域大豆亩产达229.63公斤,高出全国大豆平均亩产近100公斤。
ARC是多功能微生物菌剂,它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培武团队多年试验创新的一种绿色生物产品。它具有显著增强光合、促进生长、防止早衰、增加粒重、提升品质的作用,并能减轻连作障碍。自2020年开始,该技术连续5年在全国花生、大豆等作物主产区示范应用,累计示范推广应用面积超过100万亩。兴安盟2022年引进该技术,截至目前,兴安盟应用面积已达10万亩。
该示范区种植大豆品种为脉育503,连片6000亩,群体长势均衡,田间无明显病虫害,荚果饱满,成熟一致性好。测产时,专家分别随机选取对照区与处理区相邻长势均匀的地块,采取机械实收称重,用水分测定仪测定含水量后,按标准水13%计算折合亩产。最终,实收测产面积20.61亩,实收大豆4546.05公斤,去除水分和杂质,折合大豆亩产229.63公斤;对照组实收面积5.5亩,折合亩产207.73公斤,处理组比对照组增产10.54%。
“我们实收大豆近21亩,在大面积实收的情况下能够达到这样的产量,在全国范围内也是非常罕见的。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其中一项关键因素就是ARC微生物菌剂的使用。通过该技术的应用,能够让大豆根瘤更多,在后期脱肥的时候持续供给养分,维持大豆生长需要。”农业农村部大豆专家指导组副组长、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经济作物处处长汤松说。
兴安盟是自治区主要大豆生产基地之一,今年大豆种植面积达229.41万亩,居全区第二位。实施种植面积连续3年超200万亩,大豆已经成为兴安盟第二大主栽作物。该盟以实施科技“突围”工程为抓手,依托大豆ARC科技协同创新院士试验站,全力实施大豆提质增产试验示范,促进更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扎实推进大豆单产提升工程,为促进农牧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和油料安全供给作贡献。(记者 高敏娜 通讯员 张伟男)
原标题:亩产229.63公斤 兴安盟10万亩大豆单产高出全国近百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