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镜头中的乌海-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10/22 08:42:21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镜头中的乌海

字体:

  9月28日,“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华社新闻摄影展在内蒙古展览馆开展,同步展出“亮丽北疆·万马奔腾”新华社镜头中的内蒙古新闻摄影展,其中11张图片涉及乌海市,展现了乌海市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能源供给、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

  今天在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网展示“新华社镜头中的乌海”,共52张图片,通过更广阔的视野,充分展现乌海市各族干部群众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乌海新篇章的生动实践。

序言

  这是一座年轻的城市——

  1976年1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

  倚贺兰,傍黄河,为壮阔山河环抱。乌金滚滚,资源富饶。

  这里,有大漠孤烟的苍茫辽阔,有黄河奔流的灵动温婉,更有勤劳智慧的乌海人民。

  从荒芜之地到工业新城,从单一资源开发到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深刻变革,今日乌海正以绿色转型典范的崭新姿态,屹立于黄河之畔,在追求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奋力书写新时代辉煌篇章。

  左上:1986年5月8日,乌海市海南区蒙古族小学校长斯琴花(中)正在和教师们一起切磋教学经验。新华社记者 白斯古郎 摄

  左下:乌海市海南区公乌素派出所所长马生贵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民警”光荣称号。这是他帮助残疾矿工整理院子。(1995年11月15日发)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右图:1997年5月9日,乌海市第三中学高级数学教师张秀英在给同学们讲课。工作17年来,她克服腿部残疾带来的不便,摸索出一套注重学生养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发现法”教学法。1997年她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新华社记者 王晔彪 摄

  1993年9月27日,内蒙古海勃湾发电厂一期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该工程为自治区“八五”“九五”期间电力建设的重点项目,担负着北京送电的光荣使命,规划总装机容量180万千瓦。新华社记者 施长江 摄

  左图:1993年8月-10月,乌海市菲达罐头食品厂生产蕃茄酱2408吨全部出口日本、菲律宾、巴西和泰国等,创外汇137万美元,实现利税259万元。该厂生产的“达蒙菲”牌无菌大包装蕃茄酱以其过硬的质量跻身国际市场。新华社记者 施长江 摄

  右图:2012年2月15日,乌海市团结新村山林蔬菜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往直销配送车上装蔬菜。新华社记者 李云平 摄

  左图:2007年9月22日,中国·乌海沙漠越野赛暨2007年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乌海分站赛汽油组半决赛在金沙湾举行。新华社记者 李睿 摄

  右图:2009年8月22日,中国悦动山地户外大奖赛总决赛进行了乌海赛段的比赛,参赛选手穿越金沙湾沙漠。新华社发

  左上:乌海市乌达矿务局苏海图煤矿采煤工贾金泉在雕根艺作品。(1994年6月20日发)新华社记者 白斯古郎 摄

  右上:2012年8月11日,观众在“同根的文明”海峡两岸书画奇石乌海特展上观看奇石藏品。新华社记者 王迎 摄

  下图:2021年8月26日,在乌海市海南区黄河西行客栈的工作室内,海南区美术馆的工作人员鲁婷在进行黄河石彩绘创作。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左上:昔日黄沙漫漫的煤城乌海市如今变得整洁美观。(1996年4月8日发)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右上:乌海市在卓子山和甘德尔山等地区建立了国家级四合木自然保护区,使这种远古时代的珍稀植物有了一个繁衍生息的“家”。(1997年3月14日发)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下图:2010年8月19日,游人在乌海市滨河大道旁的花坛前拍照留念。昔日的“煤城”乌海变成黄河沿岸的“花园城市”。新华社发(康文魁 摄)

  左上:2009年12月22日,位于乌海市的黄河工贸集团千里山焦化厂工人在拆除产能低下的焦化设备。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右上:2012年1月22日,乌海市一家企业的工人在检查焦炉炉顶上升管水封。新华社发(张超群 摄)

  下图:2013年2月20日,乌海市一家煤矿的检查员在检测井下瓦斯等有毒气体浓度。新华社记者 张超群 摄

  2009年12月24日,工作人员在利用移动供热车收集余热,将热能输送到需要用热的工厂、采暖等场所。乌海市着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打造国家级节能技术产业基地,以余热利用为基础,发展节能产业。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2010年8月16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二届运动会在乌海市开幕,来自全区各地的3340名运动员参赛。新华社发(康文魁 摄)

  2010年8月18日,两位市民在参观内蒙古自治区体育书法美术摄影展。新华社记者 刘勇贞 摄

  2010年8月28日,“最多国籍书法家书写的长卷”在乌海市诞生,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为乌海市政府颁发了证书。新华社记者 吴国清 摄

  2012年8月11日,来自乌海和台湾加民小学的小学生在参加书法交流活动。当日,“同根的文明”海峡两岸书画奇石乌海特展在“中国书法城”乌海市开幕。新华社记者 王迎 摄

  2011年10月25日,乌海市棚户区居民住上了保障性住房。新华社记者 张玥 摄

  左上:2012年10月4日,施工单位在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电站标段施工。新华社记者 张超群 摄

  右上:2013年11月4日,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已完成初期蓄水。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下图:2014年8月21日,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主体正式竣工运行。该工程是黄河内蒙古段最大的水利工程。新华社发

  上图:2017年11月20日,水鸟在海勃湾水利枢纽蓄起的乌海湖上飞翔。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

  下图:2020年3月14日,红嘴鸥在乌海市乌海湖上空觅食嬉戏。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上图:2020年4月22日,内蒙古建龙包钢万腾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工人在生产线上作业。

  下图:2020年4月22日,陕汽乌海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工人经过汽车零部件存放区。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上图:2020年5月27日,两只岩羊走在甘德尔山坡上。岩羊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称为“岩壁上的精灵”。随着乌海市生态保护力度加大,岩羊经常来到山脚下的草坡吃草、喝水。新华社记者 贾立君 摄

  下图:内蒙古乌海市甘德尔山中,一只黑鹳与一只岩羊在悬崖边对峙(2021年5月25日发)。新华社发(焦长青 摄)

  上图:2020年5月27日,游客在乌海市境内的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库区体验快艇。新华社记者 贾立君 摄

  下图:2021年11月24日拍摄的乌海湖景色。新华社发(王正 摄)

  上图:2020年10月17日,考古专家在桌子山岩画群中的摩尔沟岩画前拍照。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下图:2024年9月1日拍摄的海勃湾区博物馆收藏的植物化石。新华社记者 贾立君 摄

  2021年9月28日,乌海一家酒业公司的工作人员在筛选收获的葡萄。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左上:2022年8月25日,盐碱水对虾养殖园区工作人员展示养殖的对虾。

  右上:2022年8月25日,工作人员在查看对虾生长情况。

  下图:2022年8月25日,俯瞰乌海市盐碱水对虾养殖园区的虾田。乌海市海南区在盐碱地里试养南美白对虾,获得成功。盐碱地变对虾田,不仅提高了盐碱地利用率,也带动了当地村民致富。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

  2023年2月16日,乌海市一家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工人在搬运树脂产品。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2023年2月17日,乌海市京运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在生产车间作业。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上图:2023年4月13日拍摄的国家能源集团乌海能源公司黄白茨光储电站光伏板。

  下图:2023年11月16日拍摄的海勃湾区人民政府大楼屋顶的光伏板。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2024年3月28日,两位老人在海勃湾区海北街道狮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用餐。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上图:2024年9月4日,一位老人走在海南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日前,乌海市入选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全国首批试点城市。

  下图:2024年9月4日,一名居民(左)在海南区拉僧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测量血压。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2024年10月9日,包银高铁乌海黄河特大桥顺利合龙贯通,为线路早日建成通车迈出坚实一步。包银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京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时速250公里,是西北地区连接东北、华北地区的交通大动脉和经济大通道。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纠错】 【责任编辑:徐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