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一河大潮阔|黄河“几字弯”里的光荣与梦想-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10/15 21:18:04
来源:新华网

千秋一河大潮阔|黄河“几字弯”里的光荣与梦想

字体:

  新华网呼和浩特10月15日电(郝芳芳)“保护黄河就是保护我的家人。”看着西柳沟龙头拐青草萋萋、灌木丛生的水土治理成果,治水30年的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水利局水保室主任王利军说。

  达拉特旗境内有十条季节性山洪沟,均为黄河一级支流,蒙古语山洪沟为“孔兑”,俗称“十大孔兑”,西柳沟是其中之一。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西柳沟龙头拐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取得成效。新华网 郝芳芳 摄

  黄河之“黄”,来于泥沙。

  王利军说,“十大孔兑”多年平均输沙量为2711万吨,约占全国入黄泥沙总量的十分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来,“十大孔兑”携带的泥沙曾8次堵塞黄河,达拉特旗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保护的重点地区。

  经过几十年持续治理,“十大孔兑”水土保持成效明显,现已形成从梁峁到底线的立体防御体系,切断了孔兑向黄河输沙的通道,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准能矿山生态旅游区。新华网发(受访单位供图)

  位于黄河边的准格尔旗境内有国家能源准能集团黑岱沟和哈尔乌素两座特大型露天煤矿。多年来,准能集团投入近29亿元持续治理生态,将开采后的矿区建成矿山生态旅游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

  从“十山九秃卷黄沙”到“林海苍茫锁高原”,在准格尔旗薛家湾镇生活了60多年的高有财颇为感慨:“从‘鸡爪山’变成了4A级公园,是想也不敢想的事儿!”

  截至2023年,鄂尔多斯市已建成绿色矿山156个,其中20个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136个纳入内蒙古自治区绿色矿山名录。

  位于库布其沙漠腹地的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新华网发(王晓博 摄)

  黄河似弓,沙漠如弦。

  我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跨越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与黄河并肩而行。

  作为“三北”工程攻坚战三大标志性战役之一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主战场、主阵地,鄂尔多斯市的关键任务之一是对库布其沙漠1200万亩沙化土地进行全面治理。

  位于库布其沙漠腹地的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已全部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年发绿电可达20亿度,年节约标煤68万吨。“这是达拉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突破口。”达拉特旗能源局副局长钟宇展说。

  2024年初,鄂尔多斯市启动“光伏长城”工程,计划至2030年,在黄河南岸、库布其沙漠北缘,用光伏板筑起一道长约400公里、平均宽约5公里的蓝色防沙区,守护黄河“母亲河”。

  鄂尔多斯市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说,“光伏长城”不仅是鄂尔多斯市防沙治沙的“生态长城”,也是扩容增量的“绿电长城”、能源转型的“产业长城”、场景融合的“创新长城”、惠民利民的“富民长城”。

  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企业外景。新华网发(受访单位供图)

  生态之“绿”,赋能产业。

  当前,鄂尔多斯市正在把风、光等绿色资源优势转变为新能源产业优势,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发展路径,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和样本。

  9月15日,位于伊金霍洛旗的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风光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并网成功。该项目总投资34.5亿元,并网后年发电量约11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约3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8万吨,与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内的产业形成互补和协同。

  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是于2021年3月开工建设,2022年4月建成。园区依托在新能源大基地就近布局的优势,通过智能数字管理平台实现风电、光伏、储能多能互补,推动配售电网与蒙西电网多网融合,从而实现80%绿电直供+20%智能绿电交易,实现100%零碳能源供给。

  在打造零碳产业园同时,鄂尔多斯规划建设零碳机场、零碳社区、零碳小镇、零碳发电厂煤化工厂等。

  游客在康巴什自然博物馆参观游览。新华网发(王晓博 摄)

  坚守与奋斗,传统与现代,新生与蓬勃,黄沙与绿洲。

  黄河干流有728公里流经鄂尔多斯市,全域被黄河“几字弯”环抱。行进在鄂尔多斯,不难发现和感受到,为了守护好黄河安澜,鄂尔多斯人在几十年间从和自然抗争到与生态共舞所展现的一股股力量、所创造的一项项荣光、所追求的一个个梦想。

  如何将鄂尔多斯的荣光与梦想,更好地传播出去,吸引更多人关注生态、了解自然?

  鄂尔多斯市康巴什自然博物馆宣教部部长薛慧每天都要和同事们刷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寻找合适的热点,开发活动和项目,激活一波波流量。她们也在努力地通过剧本杀、直播、文创产品、歌舞剧等形式,与更多人、更广泛的场景建立连接。

  馆长郭冉明留学回国后回到家乡,参与筹建康巴什自然博物馆,组建了一支以“90后”返乡大学生为主的管理运营团队,用流量思维、市场化理念、数字化形态,讲述鄂尔多斯自然与生态故事,传播鄂尔多斯生生不息的理念和精神。

  薛慧记得,小时侯鄂尔多斯经常刮沙尘暴,一刮教室里都是沙尘和呛鼻的土味。在去外地上大学时,她有一个愿望:毕业回家的时候,这座城市能够给自己一个惊喜。

  “果然,在我回来的时候,鄂尔多斯在生态保护等很多方面,都做了非常大的努力。”薛慧说。(完)

【纠错】 【责任编辑:石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