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华社新闻摄影展在内蒙古展览馆开展,同步展出“亮丽北疆·万马奔腾”新华社镜头中的内蒙古新闻摄影展。
“亮丽北疆·万马奔腾”新华社镜头中的内蒙古新闻摄影展精选320多张从1947年到2024年的新闻摄影图片,通过沧桑巨变、绿色长城、安全屏障、能源担当、北疆优品、向北开放、守望相助、北疆文化、民生福祉等篇章,充分展现北疆儿女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的生动实践。
今天在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网展示的是“亮丽北疆·万马奔腾”新华社镜头中的内蒙古新闻摄影展“绿色长城”篇章,共35张图片。
绿色长城
内蒙古坚持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力打好“三北 ”工程攻坚战,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近十年累计造林、种草、防沙治沙规模均居全国第一,加快构筑牢不可破的北疆万里绿色长城。
上图:内蒙古第一条沙漠公路——杭锦旗库布其穿沙公路通车。(1997年12月22日发)新华社记者 白斯古郎 摄
下图:杭锦旗库布其沙漠穿沙公路变成“绿色通道”,从根本上保障了公路安全。(2002年6月7日发)新华社记者 王晔彪 摄
上图:这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期,乌审旗无定河镇萨拉乌苏村的殷玉珍种树治沙。“宁肯种树累死,也不叫风沙欺负死”是她的口头禅(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下图:2013年8月13日,“全国劳动模范”殷玉珍扛着铁锹进沙地劳动,自1986年起带领乡亲建成近6万亩绿洲。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上图:2020年5月27日,两只岩羊走在甘德尔山坡上。岩羊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称为“岩壁上的精灵”。随着乌海市生态保护力度加大,岩羊经常来到山脚下的草坡吃草、喝水。新华社记者 贾立君 摄
下图:2020年3月14日,红嘴鸥在乌海湖上空觅食嬉戏。每年3月,红嘴鸥北迁时就会飞抵乌海湖。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上图:2020年10月27日,一艘快艇在乌梁素海上航行。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下图:2020年10月28日,天鹅在乌梁素海水面上嬉戏。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左上:2021年10月14日,行人从伊金霍洛旗口袋公园水景前走过。近年来,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持续推进煤矿疏干水综合利用工程,将净化达标后的疏干水引入城区生态水系,用于园林绿化、城市清洁等方面,助力美化城市宜居环境。
右上:2021年10月14日拍摄的伊金霍洛旗环城水系景色。
下图:2021年10月14日,游人在伊金霍洛旗东红海子乘快艇游览。新华社发
左上:2023年9月10日,在锡林郭勒盟多伦县拍摄的樟子松林。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右上:2024年4月27日,在阿拉善左旗腾格里沙漠S315沿线固沙工程现场,治沙工人用稻草在沙漠中扎草方格。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左下:2024年5月15日,在通辽市科尔沁沙地“双百万亩”综合治理工程努古斯台项目区,沙地上绿意盎然。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右下:2024年5月16日,在赤峰市翁牛特旗巴彦呼交嘎查其白线防沙治沙项目区,穿沙公路将沙地切割,沙丘被逐步固定。今年以来,内蒙古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加快推进防沙治沙工作,已完成防沙治沙604万亩。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左上:2024年9月19日,位于准格尔旗的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煤矿复垦区树木葱茏。
右上:2024年9月19日,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煤矿复垦区盖起蔬菜大棚,种植苜蓿。
左下:2024年9月19日,在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矿山生态旅游区,一群鹅在水塘中游弋。
右下:2024年9月19日,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矿山生态旅游区的一处房屋被设计成矿车造型。新华社记者 连振 李志鹏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