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9月28日电(记者王雪冰)28日,“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华社新闻摄影展在内蒙古展览馆开展,同步展出“亮丽北疆·万马奔腾”新华社镜头中的内蒙古新闻摄影展。
从瑞金、延安、西柏坡到香山、宣武门,新华社“以影像著史”,担负着为党和人民记录时代风云的重任。新华社记者的镜头全景展现新中国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的伟大成就和深刻变革,将历史的宏大叙事凝固在取景框中。
“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华社新闻摄影展是新华社历史上首次重磅推出的新闻摄影图片。本次展览精选新华社所属中国照片档案馆珍藏的1931年到2024年近百年间的260余张历史经典照片,其中不少资料为首次披露。
展览通过浴血新生、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时空巨变、富民厚生、乡村振兴、硬核实力、百花齐放、绿水青山、国泰民安、中国风采11个单元,从人民群众视角出发,以视觉逻辑为线索,向观众呈现了一幅跨越时空的壮丽画卷。此外,展览还设置了精品单元,陈列了30张近一个世纪以来新华社的珍贵精品新闻摄影作品。
在全国展基础上,内蒙古展精选320多张从1947年到2024年的新闻摄影图片,同步推出“亮丽北疆·万马奔腾”新华社镜头中的内蒙古新闻摄影展。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长期以来拥有“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从包钢一号高炉流出第一炉铁水,到全球首条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制油工业化示范生产线建成,“沧桑巨变”篇章展现了内蒙古自1947年诞生以来,从一穷二白走向繁荣富裕的巨大变化。与新中国成立初期比,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91倍,突破人均1万美元,近年经济增速迈进全国第一方阵,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在“绿色长城”篇章,一位位治沙典型人物的身影、一条条穿沙公路的延伸、一幕幕生态向好的例证,展现内蒙古坚持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的决心和成果,近十年内蒙古累计造林、种草、防沙治沙规模均居全国第一,牢不可破的北疆万里绿色长城正在加快构筑。
沧桑巨变、绿色长城、安全屏障、能源担当、北疆优品、向北开放、守望相助、北疆文化、民生福祉……一个个篇章,一张张照片,全面展现了北疆大地翻天覆地的变化,充分展现北疆儿女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的生动实践。
当天,许多人一早前来观看摄影展,人们在一张张照片前或驻足凝视,或拍照留念。“看了这个摄影展,我感到由衷的自豪。展览从不同维度,用捕捉的精彩瞬间,全面展现出我们国家的发展变化,能看到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国家也越来越富强,我心中时刻萦绕着一句话,此生无悔入华夏。”市民佟先生在看完摄影展后说。
在摄影展现场,市民杨浩文女士正和家人仔细端详着每一张照片,“我最大感受就是震撼,能从摄影图片的角度感受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觉得很有意义,之后还会带着孩子一起再过来参观,让孩子也了解一下我们国家和内蒙古的发展变迁。”
本次展览由新华通讯社主办,新华社内蒙古分社、新华社中国图片社、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室共同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