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7月18日电(郝芳芳)70年前,拓荒者号子声声,叫醒了沉睡的黑土地。
70年后,农垦人固农强牧,建设起北疆的大粮仓。
70年来,呼伦贝尔农垦人,见证着生长的力量。
仓禀丰实70年。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履行农牧业“国家队”的职责和使命,建起了厚实的“粮仓”“奶罐”“肉库”,不断地往“中国碗”里装“中国粮”,支撑着“大国粮仓”的根基和底气。
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农牧场种植的油菜渐进盛花期(拍摄于2024年7月13日)。新华网 发(李奇 摄)
藏粮于地 粮仓丰
盛夏时节,呼伦贝尔农垦集团特泥河、哈达图农牧场种植的十几万亩油菜渐渐进入盛花期,远远望去,一片黄灿灿的花海。
2022年,特泥河农牧场油菜高产攻关田每亩产量达261.5公斤,创我国北方春油菜集中连片种植区域的高产纪录。2023年,哈达图农牧场油菜示范田亩产高达277.85公斤,荣获全国春油菜区高产竞赛第二名。在2023年全国油菜高产竞赛公布的7个结果中,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占3个,占比居全国首位。
70年来,呼伦贝尔农垦集团依托600万亩耕地和900万亩草地等资源,牢牢扛起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主责主业,一次又一次刷新着我国高寒地区粮食生产的纪录,农畜产品生产能力不断增强。截至目前,累计为国家提供粮豆油3750多万吨、肉90多万吨、奶670多万吨,持续为“中国饭碗”贡献农垦力量。
特别是近年来,呼伦贝尔农垦集团着眼行业趋势和市场需求,实施全方位的结构调整,进一步激发黑土地潜能。打造粮油、大麦小麦、甜菜、马铃薯、饲草料、肉类、乳业、矿泉水、中草药、有机肥加蔬菜十个产业集群,构建起种、养、储、加、销产业体系和现代农牧业服务体系,有效保证了粮食供应的保障能力。
呼伦贝尔农垦集团上库力农牧场,大型自走式喷药机在麦田里进行追肥作业(拍摄于2024年7月3日)。新华网郝芳芳 摄
藏粮于技 粮仓优
在呼伦贝尔农垦集团上库力农牧场,使用大型自走式喷药机植保追肥,一台车一天可以作业四五千亩,效率是原来配药车的5倍。
“十年九旱”的哈达图农牧场,正在推广浅层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引进智能自动化灌溉系统,职工利用总控系统或手机APP就可以远程操控田间自动灌溉。相较于传统水利灌溉,水肥一体化技术预估亩均粮食产能增加20%至30%,亩均节水40%,亩均节省化肥30%。
呼伦贝尔农垦拉布大林农牧场农林试验站的实验田,2024年承接小麦、油菜、大麦、甜菜、大豆、玉米等种子试验项目58项,其中国家级试验7项。
目前,呼伦贝尔农垦集团田间综合机械化水平高达99%,绿色有机作物检测面积达485万亩,27种产品获得绿色和有机食品证书,优质绿色农产品有效供给不断提升。持续推广水肥一体化、浅埋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有效灌溉面积超过200万亩,通过技术集成助力高水平种植基地建设。育成了三河马、三河牛、呼伦贝尔羊等优势品种,呼伦贝尔羊种羊场被农业农村部评定为“国家肉羊核心育种场”,三河牛被遴选为2023年内蒙古唯一的畜禽水产类主导品种,在首届中国牛交易大会上获得“铜牛奖”荣誉。成功培育多个小麦、油菜新品种,良种繁育和生产能力不断提升。
中国科学院“黑土粮仓”科技项目大河湾示范区指挥中心。新华网 发(王敏摄)
科技赋能 粮仓“新”
在中国科学院“黑土粮仓”先导专项科技项目大河湾农牧场示范区,专家们利用无人测土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对土壤的温度、湿度、电导率等实时检测,通过后台人工智能养分反演模型,给出每一个地块的口肥和底肥配方,有效降低土壤板结,解决黑土地退化,变薄、变瘦、变硬等问题。
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承接的大河湾黑土粮仓科技专项,投资近亿元,是国家A类战略先导,内蒙古唯一一家以黑土地保护和利用为目标的国家级核心示范区。先导专项启动3年以来,探索打造的智能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模式已初见雏形。大河湾农牧场示范田面积也由初期的3万亩发展到现在的16万亩,下一步将辐射和服务周边8000万亩耕地,未来可以服务内蒙古东四盟市和东北地区。同时,集团与中科院、农科院、中国农大等多个科研院所在生态草牧业、畜种改良、种子工程等多领域开展科研合作。
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建设的农牧业全过程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决策指挥体系,实现1643万亩土地宗地信息的数字化,完成覆盖600多万亩耕地种植业管理平台,利用遥感技术对农田土壤、作物长势进行监控、测产、预警和科学干预,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和亩均效益。同时,全面推进智慧农场、智慧牧场建设。
科技赋能,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全面提升农牧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加速培育现代农牧业新质生产力。
呼伦贝尔农垦集团种植的连绵麦田,长势喜人。新华网 发(李正才 摄)
种好“塞外粮”,丰盛“中国碗”。
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郭平表示,集团将发挥好“国家队”作用,把牢产业化、组织化、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融合化、绿色化、现代化导向,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推进增量增质发展,全面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构建支撑保障体系,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呼伦贝尔农垦新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