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7月12日电(李倩)时值盛夏,北疆大地呈现出一派“千里江山绿,四野草色青”的壮美景象。与夏日温度一样攀升的,是自然风光与文化特色交织、热气升腾的内蒙古文旅产业,其迸发出的澎湃产业动能,正在绘就一幅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北疆画卷”。
文旅融合点燃城市人气新引擎
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古韵绵长的塞上老街上,《千秋昭君塞上情》沉浸式文旅音乐剧正在上演,游客里三层外三层集聚围观。
5月1日,游客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塞上老街旅游休闲街区观看《千秋昭君塞上情》沉浸式文旅演艺。新华网发(丁根厚 摄)
品尝特色肉串、自制列巴和蓝莓果酱,听民歌、喂驯鹿,动手搭建“撮罗子”——在千里之外的根河市,游客在敖鲁古雅使鹿部落景区体验鄂温克族生活,体验森林的宁静,感受不一样的民俗文化。
近年来,内蒙古在推动文化保护传承中培育旅游新业态,加速打造文旅新场景,推出文旅新产品,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文旅融合注入新活力。
最近,边陲小城满洲里旅游景点又“上新”,由原木文化馆升级改造后的游·木时光沉浸式体验馆被不少游客列入“打卡”清单。这是国内首个木文化+木产业主题沉浸式体验馆,全息纱幕和古建筑相结合的抛绣球穿越体验,微型古法造纸坊和木工坊制作榫卯的互动体验,给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体验。“7月1日试运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近3000人。”游·木时光沉浸式体验馆负责人吴玥介绍。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认为,内蒙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富集,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几千年来沿着长城交流交汇交融,草原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在内蒙古交错,让多元文化聚为一体、长城内外合为一家,铸就了内蒙古旅游的文化底色。
生态环境为旅游业增添靓丽底色
河流湿地、滩涂湿地、灌木、塔头相伴而生,蜿蜒清澈的河流从湿地中贯穿而过……夏日的额尔古纳湿地公园景色宜人。
7月2日,游客乘车在额尔古纳市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游玩(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这里土地广袤,人民淳朴好客,很放松。”到额尔古纳旅游的深圳游客胡慧丽说。
额尔古纳湿地景区副主任白玉介绍,进入夏季,额尔古纳湿地公园迎来游园高峰,单日游客量超过5000人。
大草原、大沙漠、大湖泊、大森林、大湿地……内蒙古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激活了绿水青山的发展潜能,为旅游业增添靓丽底色。
貂熊、黑嘴松鸡、驼鹿、猞猁、狼、袍子、野猪……随着生态逐年好转,这些动物频频出现在内蒙古大兴安岭的红外相机里。
内蒙古大兴安岭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独特的山水美景。去年以来,内蒙古森工集团以把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打造成地标性生态旅游(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目的地为目标,加快森林旅游项目建设步伐,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不断推进森林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森林旅游产业展现强劲的发展势头。
“旅游四地”赋能产业升级
内蒙古正在围绕“旅游四地”,打造“自驾游的首选地”“露营游的佳选地”“度假游的必选地”“康养游的优选地”,掀起旅游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5月2日,游客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林下空间”烧烤音乐露营区休闲。新华网发(丁根厚 摄)
内蒙古在全国率先打造“一键游内蒙古”自驾游平台,开展高速公路服务区自驾游服务,331最美边境公路、99号草原公路、科尔沁500等特色旅游公路火爆出圈,12条精品自驾路线畅游内蒙古。
游客可以在乌兰哈达感受奇幻火山;在锡林郭勒体验热情草原;在包头赛汗塔拉拥抱时尚夜晚。目前,内蒙古已建成品牌营地202家。
阿尔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春天杜鹃漫山、夏季山峦叠翠、秋有层林尽染、冬有梦幻雪国;《千古马颂》《诗·舞》等30场大型旅游演艺好评如潮;“草原那达慕”“冰雪那达慕”“蒙古马超级联赛”等文旅盛会出彩出圈;周杰伦、张杰等演唱会轮番爆燃……内蒙古的旅游度假“打卡地”和项目越来越多。
森林、草原、蒙医、温泉、盐浴、驼奶、沙疗——内蒙古的康养旅游产品层出不穷。9家首批自治区级康养旅游示范基地,让游客享受乌兰察布24度的草原之夏、兴安盟的宜爽森林和乌海的葡萄美酒。赤峰热水温泉小镇、巴彦淖尔“河套蒙医康养”“五原黄柿子火锅”打响内蒙古康养旅游新品牌。
目前,内蒙古A级旅游景区总量为458家,较十三五末增长18.7%;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17家,较十三五末增长近一倍;建设非遗旅游体验基地等文旅融合项目155个。
内蒙古以“北疆文化”为引领,紧抓“旅游四地”建设,推动全季全业旅游,努力构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体系,全面推进文旅强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