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浩特:“新型”合作社助力乡村振兴-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7/10 15:42:02
来源:新华网

乌兰浩特:“新型”合作社助力乡村振兴

字体:

  “你们想看啥样儿的农业机械?我们这儿天上飞的地里跑的都有!”在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混都冷嘎查,“农联体·合作社”理事长陈乌力吉木仁正介绍着各类现代化农业设施。伴随着旋翼转动的轰鸣声,在技术人员的操控下,一架农用无人机腾空而起,不到十分钟就喷洒完一亩水田的叶面肥;植保四轮机则张开足有18米长的机械臂,高质量完成30垅玉米地喷施叶面肥作业。

  “这工作量搁在人身上,得五六个人背着打药机忙一整天才干得完。”陈乌力吉木仁笑着说,在他的“农联体·合作社”,各嘎查村民可以互补共享这些“高级”农具,谁需要谁就拿去用,极大地节省了工具成本,提高了农业作业效率。

  今年以来,乌兰哈达镇党委统筹,盟级“晓景计划”带头人陈乌力吉木仁牵头,动员全镇有意向联合发展的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及种植大户通过农机具入股等形式组建“农联体·合作社”,充分整合农机设备和人力资源,为全镇有需要的农户提供农业生产社会化耕、种、防、收全程托管服务。

  陈乌力吉木仁介绍,农联体·合作社覆盖了全镇11个嘎查200余户农民的40000余亩耕地,整合各类农机械50余台(辆),提供代耕代种、喷药灌溉施肥、机械收割等各类环节托管的机械化模式服务,实现农机具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并为村民提供40余个就业岗位,每人增收1万余元。

  “我把地交给合作社种了,然后合作社还雇我做农机手,一天就有两三百的收入。”混都冷嘎查村民白立强笑容满面地说。

  “‘农联体·合作社’可以实现生产流程、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同时,社会化服务模式还可以增加农作物产量,为村民节约20%-30%种植成本,使全镇1000余名村民解放了双手,获得了务工收入及其他产业收入。”乌兰哈达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于晓丹说起“农联体·合作社”的优势,打开了话匣子。

  炎炎夏日,在乌兰哈达镇高根营子嘎查的稻田里,一尾尾鱼苗灵动活泼,随着“扑通扑通”的水声,鱼儿们进入了稻田“新家”。

  除了稳抓水稻、玉米等主业,“农联体·合作社”还开展多种经营,借助乌兰浩特市农科局开展的稻渔综合种养项目,积极探索“一举两得、一水二用、一田双收”的稻田养鱼模式。

  “稻渔综合种养项目充分利用稻田资源,建立稻田生态物质良性循环系统,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今年,我们计划完成稻渔综合种养面积36800亩,让农民增产增收。”乌兰浩特市农牧和科技局副局长吴居日木图介绍。

  “鱼可以吃田里的虫子、杂草,三四个月就能从三两长到一斤。不仅鱼长得快,虫害也少了,鱼粪还能给田里施肥,我们也减少了很多肥料的用量。”说起稻渔综合种养的好处,陈乌力吉木仁笑容满面地介绍,今年,投放鱼苗的稻田有1300亩,平均每亩可增产105斤,出米率可提高10%,大米价格是普通大米的1.5倍,综合亩产效益达55%以上,鱼产品每年可创收10余万元。

  农户变股东、小田变大田。多种经营,多维度服务,“农联体·合作社”的新模式让广大农民尝到了甜头。“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合作社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合作社‘头雁’作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让我的家乡越来越美丽。”陈乌力吉木仁信心满满地说。(梁子晶 张译丹)

【纠错】 【责任编辑:杨腾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