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质量发展|呼和浩特:布局商业航天 竞逐低空经济-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6/26 13:19:54
来源:新华网

聚焦高质量发展|呼和浩特:布局商业航天 竞逐低空经济

字体:

  新华网呼和浩特6月26日电(郝芳芳)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立足航天产业基础优势,布局“天空之城”,瞄准“万亿蓝海”,大力发展商业航天、低空经济、航空装备制造等,蓄能新质生产力,培育未来产业,赋能高质量发展。  

  一颗飞天卫星

  “青城一号”卫星发射瞬间。新华网发(呼和浩特市委宣传部供图)

  5月21日,“青城一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乘快舟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以“一箭多星”方式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也标志着呼和浩特市“昊天星座”计划正式启动。

  “青城一号”卫星由内蒙古航数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时空天地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广泛用于生态环境、农林水利、自然资源、交通建设、文化旅游、应急防灾、林草等方面。“青城一号”卫星搭载自主研发的AI识别算法系统,能够进行星上图像分析,显著提升卫星图像的有效利用率。同时具备低成本、低功耗、低重量、高指标特点,是卫星商用领域的创新产品。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科技局工作人员介绍,“青城一号”卫星入轨运行后成功传回在太空获取的图像数据,回传图像已经进行预处理。

  内蒙古航数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刘明烁介绍,作为呼和浩特在航天领域的一次重要尝试,“青城一号”卫星的发射有助于提升内蒙古在我国航天数据创新应用以及空天科技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为构建内蒙古航天产业体系、推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将对内蒙古航天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据介绍,“昊天星座”计划规划发射16—24颗卫星,主要是遥感卫星和自主研发的sar载荷卫星等。刘明烁说,作为“昊天星座”组网的“先导星”,“青城一号”展示了呼和浩特在航天领域的实力,后续还会有新的卫星上天。

  一方航天厚土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办公楼外景。新华网 发

  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新华东街上,有一栋办公楼,这里是我国建立最早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以下简称“六院”)。

  1965年10月,六院搬迁到呼和浩特,主要承担我国战略、战术和宇航工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生产、试验任务,被誉为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摇篮”。

  运载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长征一号火箭第三级固体发动机,正是由六院研制生产。

  经过几代航天人的努力,六院成功研制出百余种型号的战略、战术、宇航用固体火箭发动机,获得我国唯一一块优质固体火箭发动机金牌,见证了我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重大跨越。几十年的研发制造积淀,也使得六院成为呼和浩特市发展航天产业的重要支撑力量。

  近年来,六院在完成各项研制生产任务的同时,通过抓战略引领、抓产业布局、抓科技创新、抓重点项目落地等,积极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人员李宇虹介绍,目前六院已形成防务装备、航天产业、智慧智能、新一代材料和化工、先进制造服务、现代服务业六大产业,地跨内蒙古呼和浩特、陕西西安、湖北宜昌3地,拥有12家下属单位。

  六院积极发挥资源优势,推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呼和浩特市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全面融入呼和浩特航天经济开发区建设,加速推动科创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以“产城一体化”为目标, 构建“产学研用投”一体化基地,打造积聚高端人才、创建高端创新平台、形成高端核心竞争能力的强力引擎。

  一张产业蓝图

  6月23日,呼和浩特航天经济开发区施工现场。新华网郝芳芳 摄

  6月23日,在位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的内蒙古北斗应用产业园暨呼和浩特商业航天总部,工人们正在对19层高的大楼内部进行基础装修,力争7月交付入驻企业使用。距离这座大楼几公里之外的航天产业园区,多项配套基础设施工程正在有序推进。

  2023年3月成立的呼和浩特航天经济开发区,正在将规划图变为施工图。

  呼和浩特航天经济开发区应急和建设管理局负责人丁毅介绍,开发区为内蒙古自治区级一类工业园区,批准规划面积为40.14平方公里,远景规划总面积62平方公里,按照“一区五园”布局产业,加上位于市区的内蒙古北斗应用产业园暨呼和浩特商业航天总部,一体打造六大产业园。

  依照规划,开发区将重点发展卫星制造、卫星地面设备制造、卫星运营与服务、商业火箭总装测试,打造商业航天制造基地;发展无人机城际运输及末端配送应用、“通用航空+”应用以及传统通用航空,打造低空经济示范区;布局北斗行业应用、数字地图、低空空域管理服务、无人机巢应用,打造北斗高分特色创新应用集聚区、呼和浩特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总部基地;依托沙良物流园区,申报运行低空经济装备保税区。

  2024年,呼和浩特航天经济开发区将开工建设园区道路、标准化厂房、科技创新大厦、智慧指挥中心、航空科普培训中心等一批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一个千亿梦想

  内蒙古北斗应用产业园(呼和浩特商业航天总部)外景。新华网发(乐炎 摄)

  规划显示,呼和浩特航天经济开发区力争到202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元,到203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

  前不久,呼和浩特航天经济开发区签约新一代商业运载火箭制造、商业液体火箭制造、通航飞机生产制造、空间站低成本货运飞船总装集成测试生产线等多个项目。今年以来,呼和浩特航天经济开发区已签约26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000多亿元,涉及航天装备、商业航天、低空经济、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北斗高分应用等领域,其中多个项目已经落地。

  呼和浩特航天经济开发区已与额济纳旗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快与额济纳旗及商业航天头部企业深蓝航天公司合作,打造商业航天“北京亦庄总部及研发—呼市装备制造—额济纳旗发射”三点一线发展格局。目前三方已合资注册成立内蒙古深蓝天空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液体火箭回收试验基地,计划近期进行首发回收试验。

  呼和浩特市还将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东三省等区域,紧盯科研院所、战略国企、实力名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政企协同招商,因地制宜布局落地产业项目。

  振翅商业航天、逐梦低空经济,呼和浩特正在蓄势“飞天”。

【纠错】 【责任编辑:石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