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二道井子遗址:解锁4000年前的文明记忆-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4/26 19:46:57
来源:新华网

内蒙古二道井子遗址:解锁4000年前的文明记忆

字体:

(视频素材由赤峰市红山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新华网呼和浩特4月26日电(石毅)“快看,那个椭圆形的白色大球就是二道井子遗址博物馆……”驱车沿着内蒙古赤峰至辽宁朝阳的高速公路行驶,在红山区二道井子村附近,当地朋友用手指着车窗对面山顶上的“白色大包”说。

  从车窗向外远望,一座小土山上矗立着一个巨大的椭圆形气膜穹顶,在阳光下发出银白色光泽,远看好似一枚被遗弃的恐龙蛋,近看又像是一艘飞船停在地面。这是位于赤峰市红山区境内的内蒙古自治区二道井子遗址博物馆。

  二道井子遗址博物馆的椭圆形气膜穹顶在阳光下发出银白色光泽,照片右下角为赤峰到辽宁朝阳高速公路隧道。(航拍照片,赤峰市红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据介绍,二道井子遗址博物馆是为保护距今约4000年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而建,堪称国内首个气膜屋顶建筑博物馆。

  进入二道井子遗址博物馆,在解说员引导下,沿着参观通道往里走,长达百米的展厅看不到一根柱子和横梁,开阔的空间让参观者有一种零距离触摸历史的感觉。

  博物馆内,精致的图片、3D影像和文物陈列,展示了该遗址的丰富信息和重要价值;高矮不一、大小不等的街巷、院落和土房实物,再现了早期人类的生活环境。

  二道井子遗址博物馆内的图片、3D影像和文物陈列。新华网石毅 摄

  二道井子遗址博物馆内的遗址院落和土房实物。新华网石毅 摄

  当地文物专家介绍,2009年,为配合内蒙古赤峰到辽宁朝阳高速公路建设,考古专家对二道井子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鉴于考古发现的重要性,高速公路改道从遗址下方通过,遗址得以完整保留。

  为保护好这处庞大、珍贵的文物遗址,国家决定专建一座博物馆。赤峰市红山区全力推动博物馆建设等相关工作,2015年,遗址博物馆施工建设,2018年12月27日正式对外开放。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屋顶采用现代科技感十足的轻体气膜结构,具有大跨度和良好的密闭性,能将文物和外界完全隔离开。

  二道井子遗址博物馆内的遗址出土文物展示。新华网石毅 摄

  二道井子遗址博物馆内的遗址出土文物展示。新华网石毅 摄

  “二道井子遗址总面积5万平方米,已发掘面积1.3万平方米,揭露面积5200平方米,清理出遗迹单位710余处,出土文物1521件套。”二道井子遗址博物馆副馆长路景天说。

  二道井子遗址先后被中国社科院、国家文物局评为“2009年度重要考古新发现”,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十三五规划”重点保护150处大遗址之一,2016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公布为自治区考古遗址公园,2023年荣获自治区级科普示范基地。

  “二道井子遗址的发现,对完善考古学理论、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的出现、城市雏形的建立和阶级的分化等问题,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路景天说,二道井子遗址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已接待海内外专家、学者和游客3万余人次,在宣传赤峰区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文物是凝固的时间,遗址是活着的历史。如今,参观二道井子遗址的团队和游客络绎不绝,这处距今4000年的土质城堡遗址正焕发出新的光彩。

【纠错】 【责任编辑:石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