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做好“三篇文章”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贡献力量-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信息发布 > 正文
2024 04/02 15:28:42
来源:阿拉善盟委宣传部

阿拉善盟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做好“三篇文章”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贡献力量

字体:

  阿拉善盟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深入研究、高位谋划、跟进落实,扎实做好“固本培元”“贯彻主线”“筑牢堡垒”三篇文章,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贡献了示范区力量。

  坚持以“强”为基 做好“固本培元”文章

  紧扣主线强思想。示范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社会教育中,通过党校党课、学习研讨、主题宣讲以及石榴籽知识问答等形式开展专题学习30余次,强化思想引领,筑牢思想根基。健全机制强领导。示范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贯彻到办好“两件大事”各项任务中,健全民族工作协调机制,印发《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关于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实施方案》,完善考核问责制度,强化政治引领,凝聚政治共识。织密网格强队伍。建立示范区、苏木乡镇、嘎查村(社区)三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嘎查村(社区)民族工作助理员职责》,加强基层民族工作队伍建设,健全全链条全覆盖的责任网络,强化队伍支撑,夯实基层基础。

  坚持以“创”为要 做好“彻主线”文章

  多元融创建阵地。示范区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挖掘红色历史、扬黄灌溉工程事迹、移民搬迁故事,不断优化完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着力讲好民族团结故事,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组织3支宣讲团,深入机关、企业、学校、苏木镇(街道)、社区(嘎查)、宗教活动场所、网络等7个领域,切实构建“1+3+7”多元宣传教育矩阵,全面宣传“三个离不开”“四个共同”“四个与共”“五个认同”“五观”的思想理念。多样共创浓氛围。线下以“党员中心户”“红色蒙古包”“红石榴讲堂”为载体,组建“理论学习轻骑兵”“红石榴志愿服务队”4支,以“歌、舞、画、诗、文”丰富宣传方式;线上,利用网站、移动端等平台,广泛宣传民族政策法规,充分阐释“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七个作模范”实践要求、持续推出系列宣传报道和文宣产品,全面推动“互联网+民族团结”,切实营造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浓厚氛围。多方联创抓融入。示范区以“开学第一课”“国旗下的成长”为载体,持续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丰富学校思政课形式,加强校园传统文化体验交流,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教书育人各学段、全过程;举办桃花诗会、马兰花节、花馍大赛、全民健身运动会等系列活动10余场次,讲好身边民族团结故事,持续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交流座谈会,巩固发展各民族和谐交融良好格局;打造“红色研学+民族团结”精品旅游线路,精心组织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和体育赛事,切实拓宽了“旅游+民族团结”发展新形态。

 坚持以“稳”为本,做好“筑牢堡垒”文章

  强化防范稳大局。示范区完整准确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建立健全涉民族因素突发事件应急体系,设置草原“都贵楞”9个、居边护边堡垒户37个,实行“军管线、警管面、一线牧户管点”边防三级联防体系,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事件,稳妥处置民族领域舆情信息,切实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优化服务稳民心。示范区积极推广“小驼帮办”小程序,实现线上便民服务事项网上预约办理,设立线下党员中心户、送学进车间,建立常态化流动服务队,推行“线上+线下+流动”三位一体服务模式,打通服务联系各族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实化措施稳发展。示范区使用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实施嘎查(村)通电、扶持特色产业、人居环境整治、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等项目,大幅提升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有效助力乡村振兴,以发展促团结,用团结聚人心。(萨日娜)

【纠错】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