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的乌兰察布大地银装素裹、景色如画,一大早,察右前旗平地泉镇土城村村民贾进明开启了忙碌的一天,准备饲草料、喂牛、清理牛舍,忙得不可开交。虽然很忙,但想起蒸蒸日上的幸福生活,贾进明心里美滋滋的。
今年71岁的贾进明是脱贫户,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扶持下,发展养牛产业,步入了中等收入家庭行列。说起去年的收入,贾进明一笔笔算起了“明白账”。他说:“我家有两口人,家里养了40多头牛,种了近40亩地,还以每亩150元的价格流转了9亩耕地。此外还有政府给的政策性收入共计14504.82元,其中包括低保金6100元、养老金4116.04元、养老服务补助金600元、种粮一次性补贴131.2元、种玉米补贴656.4元、种马铃薯补贴251.46元、地力补贴609.12元、生态补贴140.6元、务工激励补贴900元、种植激励补贴1000元等,虽然现在牛价下降了,但总资产增多了,生活比以前好多了,感谢党委、政府和干部们的帮助!”
说起发展变化,土城村党支部书记马全有拿出了他们村的“明白账”。“我们村常住234户、454人,老龄化比较严重。有耕地面积5040亩,其中3200亩已建设成高标准农田,促进了种植业的规模化、机械化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我们这里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包括鲜食玉米、马铃薯。以鲜食玉米为例,在高标准农田种植的鲜食玉米每亩产量能达到1.5至1.6吨,按每吨价格1450元算,每亩地收入可达2000多元。 我们村村民的收入来源除了种植还有养牛、土地流转、务工、集体经济分红、各类政策性补助等,2023年人均收入达到了13000元,比2022年人均提高了2000元。”
土城村村民从高标准农田所获得的收益,是察右前旗着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小田”变“大田”让农民得实惠的一个缩影。
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19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农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察右前旗早谋划、早部署,紧扣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八方面内容,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注重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选址规划设计过程中与新增粮食产能、农业产业发展等项目建设内容相结合,推动实施“小田”变“大田”,为群众打造质量高、产量高、利用率高、收益高的农田,全力守护“饭碗田”,做优“吨粮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田增量。
2019至2021年,察右前旗通过土地流转,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资1.2亿元,在土贵乌拉镇、平地泉镇、玫瑰营镇、巴音塔拉镇、乌拉哈乌拉乡、黄茂营乡、三岔口乡、老圈沟乡7个乡镇实施了7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农田防护及生态环境保持、田间道路、农田输配电、科技推广及其他工程措施。(记者 皇甫美鲜 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