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出组合拳 激发新动能——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泊尔江海子镇折家梁村“三变”改革见闻-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2/05 14:34:43
来源:农民日报

打出组合拳 激发新动能——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泊尔江海子镇折家梁村“三变”改革见闻

字体:

  “今年我们家单靠土地租金和村集体经济分红这两处,坐在家里就有八九千元的收入。”家住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泊尔江海子镇折家梁三社的村民王楞笑容满面地说,“以前觉得村集体经济‘空’,现在咱农民变成了‘股东’能分红,打心里觉得踏实、安心。”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作为东胜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试点村,折家梁村通过改革赋能打通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任督”二脉,把“三变”实践写在了东胜大地上!

 试点先行拉开改革大幕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集体资产管理方式和分配方式的重大变革,堪称农村改革的“深水区”和“硬骨头”,且各地情况千差万别。折家梁村在试点过程中,摸索出“十步工作法”。同时,制定了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和股权量化实施方案3个规范性文件,明确了时间节点,量化了改革任务,制定了操作流程,为全区的改革铺开提供了模板。

  “长期以来,农村集体资产有多少、收益如何,农民并不是很清楚。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就是要使农民在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两个方面,都有获得感。”村支委委员单永平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清产核资摸清家底,明确权属。全村坚持“三变”原则,全面清产核资,对村集体63万元的经营性资产、31万元的非经营性资产、12万余亩的资源性资产逐一造册登记,明确了集体所有资产的权属关系。

  “开始的时候很多群众对改革、对发展村集体经济难以接受、心存疑虑,都担心把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改少了。”村委委员高飞喜回忆说。在这个问题上,村“两委”解放思想,经过考察调研后下定决心,一定要走规模化、特色化发展的路子。

  村党支部把“三变”产权制度改革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根本大计,村党支部带头开了不下50次村民代表会、群众小组会,越吵越清晰,越吵越统一,最终确定了“五个不变”: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不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变、原二轮土地承包村民小组为单位整合范围不变、二轮土地承包人口基数不变、土地发展现代农业用途不变。“五个不变”的提出,给全体村民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股改之后集体资产如何管理?村党支部书记王占荣说:“成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建立股东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分设的管理体制。”集体资产量化到户后,农民与集体之间真正建立起了利益联结机制,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积极性得到了有效调动,为规范集体资产管理、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

  全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抓早动快,把握好时间节点。2018年10月,折家梁村率先成立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发放了股权证,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的重大转变。

  扛实责任稳步推进改革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这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折家梁村将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作为一项刚性任务,坚持“狠抓落实、强化督办”,严格夯实责任主体,建立奖罚机制,扎实稳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

  在改革过程中,折家梁村全面建立村“两委”、第一书记包社,党员干部包农户的改革责任制,做到一环节一总结,一步骤一指导,一阶段一座谈。村党支部把方向、守底线,坚持一个政策贯到底、一个标准定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支部书记亲力亲为抓改革;镇派出工作组全程参与,讲政策、搞宣传;党支部老党员化矛盾、解难题,在各个关键环节成为推动改革的“主心骨”。几股力量拧成乡村振兴一根绳,逐渐统一了干部群众思想,推动“要我改”向“我要改”的转变。

  “改革就是动真碰硬,不能虚改、假改,要改就要改彻底。我们既要把控好政策方向,更要发挥好农民的首创精神,不能把农民的财产权利改虚了、改少了、改没了;不能把集体经济改弱了、改小了、改垮了;更不能借产权制度改革机遇改变原二轮土地承包关系。”王占荣说。

  全村把耕地、林地、草地、水面、宅基地全部纳入改革的范畴,为壮大集体经济,加快农村发展提供保障。同时,在清产核资、成员确认、股权配置与管理、制定章程等多个环节,整个过程都充分履行民主程序,让群众了解参与,接受群众监督,做到该公开的公开、该公示的公示、该签字的签字,该有的环节一个都不能少,确保改革经得住历史的检验。

  产业融合实现农民增收

  “三变”改革的实施,有效地盘活了全村闲置资源,让农业和二三产业实现融合发展,让全村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更让村民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迈进。

  在党支部的引领下,折家梁村以股份经济合作社为载体,积极盘活现有土地资源,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将农民承包的土地“转包”回来,实施集体经营,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种植。按照“自愿、有偿、有序”原则,共流转整合耕地、林地、草地等资源5000亩,完成高标准农田改造5000亩,达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的格局。引进新型种植技术,打造中药材和传统作物两个示范产业片区,种植黄芪、芍药等中草药,玉米、葵花等农作物,有效推进农业由增产转向提质。自2018年起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连续4年分别为每名村民分红达到5000元,实现了从“户户包田有地”到“人人持股分红”。

  “发展特色产业,‘特色’是什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产一方作物,就是特色,传统产业就是特色,资源优势就是特色,天然品质就是特色,业态创新就是特色。”王占荣说。依托土地资源和环境资源优势,折家梁村把瓜子生产作为调整农村产业和经济结构的突破口,在前期试点代加工销售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折家梁三社建设占地600平方米的“黑大肚”瓜子生产园,引进原味、卤味、多味三条生产线,年生产葵花籽30万斤,年销售收入达460万元,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通过葵花籽深加工产业,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实现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经济优势的有效整合。

  同时,折家梁村依托生态环境优势,抱团打造淘气农庄等农旅休闲项目,发展平菇、阳光玫瑰葡萄、普罗旺斯西红柿等特色种植采摘,累计吸引游客2000余人。加强产品营销推介,与鄂尔多斯市微社营销策划服务有限公司合作,进驻成都11家社区、景区惠民市场,畅通了“黑大肚”系列产品对外销售渠道。与东胜区金鼎亨超市合作,通过定期供货代销等方式,先后供应农产品40多种,形成长效合作机制,年收入达50万元。引进鄂尔多斯市丰硕种畜繁殖有限责任公司,与企业合作建起了黑猪养殖基地,打造“折家梁黑猪肉”品牌,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注入新的动能。

  准确把握农村改革的脉搏、顺势而为,折家梁村把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抓乡村振兴、抓产业融合、抓“傍城经济”结合起来,打出了改革组合拳,催生了特色种养殖业、乡村文化旅游等新兴业态,深化改革取得了重大实质性进展。下一步,折家梁村将持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增加村民财产性收入,努力增创“三变”改革新优势。(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

【纠错】 【责任编辑:杨腾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