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1月29日电(李国栋 李倩)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常委、阿拉善盟副盟长刘德29日接受新华网专访,以下是访谈实录。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常委、阿拉善盟副盟长刘德做客新华访谈。新华网发(侯乐 摄)
新华网:您这次带来很多建议,其中包含沙产业发展的内容,请您介绍一下。
刘德:近年来,随着沙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应用,作为沙产业发展的先行者和引领者,阿拉善盟把发展沙产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提出“建设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示范区”和“打造国家重要的沙产业示范基地”两大目标定位,点沙成金、聚链成势,走出了一条“沙漠增绿、产业增值、农牧民增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虽然阿拉善在生态沙产业发展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实现沙产业高质量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新华网:目前阿拉善盟在沙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哪些问题亟待解决?
刘德:一是产业发展缺乏顶层设计。目前,尚未编制出台支持沙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意见,在政策支持、项目支撑、产业布局、基地建设、服务保障等方面缺乏顶层设计,距离形成完整、系统的产业链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是体制机制尚未理顺。主要体现在沙产业范畴广泛,涉及林草、农牧、发改、能源等部门、多领域,因为体制不顺的原因,相关部门存在工作交叉、职责不清等问题。
三是研发和转化能力不足。虽然阿拉善沙产业起步较早,产品种类不断丰富,但总体来讲,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不高,创新体系不健全,导致资源难以转化为资产,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困局亟待破解。
四是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滞后。虽然“阿拉善肉苁蓉”和“阿拉善锁阳”获得地理标志产品、著名商标等,但在全国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仍然有限。主要原因是阿拉善盟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滞后,与宁夏——枸杞、巴彦淖尔——天赋河套等知名区域公用品牌相比,没有形成握指成拳、聚沙成塔的品牌效应。
五是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明显。目前阿拉善沙产业方面规模企业46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仅有2家。现有本土龙头企业普遍经济实力较弱,资金链匮乏,需要政府大力支持和金融机构的扶持。
新华网:下一步阿拉善盟将聚焦哪些发力点,推动沙产业高质量发展?
刘德:一是强化产业顶层设计,聚集沙产业发展动力。树立将沙产业作为推进阿拉善盟高质量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支柱性产业的鲜明导向。呼吁设立沙产业管理机构,全面指导、统筹协调沙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规划、项目等,从国家层面推动沙产业发展。
二是全面理顺体制机制,形成生态沙产业发展合力。充分学习借鉴各地先进的管理模式和产业运营模式,建立和完善促进沙产业发展机制,借他山之石攻沙产业发展之玉,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三是提升成果转化应用,释放沙产业发展潜力。加强科技创新力度,大力发展沙区动植物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体系,延伸沙生生物资源及其生物化工产业链,使其成为农业型知识密集产业和新型绿色产业。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产业趋势,确保科研与市场、产业保持一致,确保研究成果迅速应用于产业。积极搭建创新发展平台,通过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沙产业专业赛、全国荒漠化现场会等平台,加强沙产业的展示与交流,促进沙产业与其他产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四是构建区域公共品牌,焕发生态沙产业发展魅力。进一步树立品牌意识,借鉴“宁夏枸杞”“天赋河套”等区内外公用区域品牌创建的成功案例,全力打造阿拉善区域公用品牌,放大品牌效益,不断提高阿拉善沙产业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激发沙产业发展活力。出台一系列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市场竞争优势、技术含量高、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辐射带动力强的大中型龙头企业,并按照种、养、加,科、工、贸一体化的路子,加快产业聚集、产业延伸、产业升级步伐,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实现多次增值。
六是尽快制定行业标准,发挥生态沙产业发展效力。引导和帮助企业重点围绕沙产业领域种植养殖、材料加工、产品生产、销售经营、行业管理等全过程,构建技术标准体系、质量标准体系和行业认证体系,提升单项行业标准覆盖面,增强行业标准的系统性、通用性。同时,要鼓励企业加强标准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标准化经验,提高企业标准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