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两会|4位政协委员亮相首场“委员通道”-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1/29 17:57:45
来源:新华网

内蒙古两会|4位政协委员亮相首场“委员通道”

字体:

  新华网呼和浩特1月29日电(石毅 杨腾格尔)“委员通道”通民心、道民意。1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开启,包巍、尚妤、葛根、张慧媛四位政协委员与媒体面对面,就各自关注的话题和领域建言献策。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生态保护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包巍在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上答记者问。新华网 杨腾格尔 摄

 包巍:保护好这片“海”

  “我们由过去单纯治湖泊,转向系统治流域,开启了一体化保护治理新阶段,形成护山、节水、造林、改田、保湖、增草、治沙协同推进的综合治理新格局。”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生态保护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包巍介绍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综合情况。

  “通过系统治理,综合施策,从中期评估来看,乌梁素海的入湖污染物总量下降15.23%。2023年乌梁素海湖心断面水质稳定在Ⅳ类,生物多样性持续向好。”包巍表示,今后将以流域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优化乌梁素海流域管理体制机制,深入开展治理技术科学研究,持续推进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集宁师范学院科技处副处长尚妤在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上答记者问。新华网 杨腾格尔 摄

 尚妤:以科研成果应用转化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

  “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对以创新为核心的科技‘突围’工程作出重要部署,通过‘有组织科研’加速高校科技创新,既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渠道,也是助力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集宁师范学院科技处副处长尚妤介绍集宁师范学院以科研成果应用转化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经验。

  尚妤说,集宁师范学院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充分发挥资源和智力优势,积极推进在石墨烯产业、马铃薯种业方面的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理论策源工作;结合所属学科和研究领域优势,积极投身地方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和对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市副市长葛根在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上答记者问。新华网 石毅 摄

 葛根:有形有感有效做好民族工作

  “额尔古纳市位于祖国最北端,作为第二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市,以党建为引领有形有感有效做好民族工作,亮丽装扮模范自治区最北风景线。”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副市长葛根说。

  葛根介绍,额尔古纳市充分利用地处祖国边疆、多民族互嵌共居、自然生态优越等特点,挖掘戍边文化的红色基因,提升命名6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全面启动国家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2023年累计接待全国游客400多万人次,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

  葛根表示,额尔古纳市未来将积极投入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百千万示范引领”工程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推动各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中互学互鉴、互帮互助,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以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宁为落脚点,持续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贡献力量。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内蒙古博物院文物保护部处长张慧媛在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上答记者问。新华网 石毅 摄

  张慧媛:用文物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文明优秀资源。”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内蒙古博物院文物保护部处长张慧媛说,诸多考古发现表明,北疆地区的历史是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蒙古地区的发展史是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

  “作为文物保护工作者,我们的使命就是发掘、保护、利用文物所蕴含的丰富多元价值,激活其生命力,让文物发声、让历史说话,讲好内蒙古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 张慧媛说,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讲深讲透文物藏品故事,阐释文物藏品当代价值,让更多人了解和认知藏品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

【纠错】 【责任编辑:肖国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