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和县:写不尽的这一年-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3 12/31 10:04:57
来源:新华网

兴和县:写不尽的这一年

字体:

  冬春轮转,奋斗不歇。极不平凡的一年即将走过,高质量发展与民生福祉的故事在兴和大地不断翻开新篇。

  岁末回首2023,与现代化图景相约,在历史的重托面前,与我们而言,这是稳中有进、奋勇向前、光辉灿烂的一年,这一年兴和县交上了一份动人答卷。

  这一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兴和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两件大事,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这一年,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实化于心,必落于行。一个个具体问题实实在在摆在面前,避不了、躲不开。这考验着领导者的智慧,更磨练着兴和县人民的毅力。

  这一年,兴和儿女用勤劳与勇敢,谱写出了一首首振奋人心的奋斗之歌、团结之歌、巨变之歌;兴和县委、政府尽心竭力,群策群力,那种担当作为,动真碰硬的工作作风让人们看到了“兴和力量”。

  ......

  立足转型蓄积发展动能

  激流勇进,兴和县上下以“只争朝夕”的干事劲头、“全面做强”的奋斗姿态、“奋勇争先”的豪情壮志,努力创造更大奇迹。

  兴和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防风险各项工作,稳中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这一年,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紧盯全年工作目标任务,真抓实干、扎实推进,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3.9亿元,同比增长1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0.9%;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65亿元,同比增长5.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77亿元,同比增长26.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28250元和8752元,同比增长6.4%和7.5%。实施重大项目16项,总投资106.3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15.29亿元,现已完成投资18.5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21.1%。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兴和县积极将“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两优”专项行动。

  这一年,全面规范“综合窗口”运行,完成701项“综合一窗”事项,累计办件30537件。全力提高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实现县1288项,乡镇44项,村(社区)40项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办理”。推动“一次办”事项全面落地,全县“一件事一次办”办件10000余件。行政审批服务基本实现了“一枚章”办理。

  这一年,坚持攻项目、抓招商,发展后劲持续增强,不断深化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形成了县委、政府主要领导牵头、人大政协参与、乡镇部门联动的招商格局。截至11月份,共组织37个招商小组外出166批次,对接企业510家,新签约项目62个,已立项33个,开工9个,签约资金975.67亿元。

 “两代表一委员”架起社情民意“连心桥”

  群众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助力乡村发展,解决民生实事,“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基层联络站是一条纽带。

  针对“两代表一委员”作用发挥不充分、联系群众不紧密等问题,兴和县优化履职阵地,引导代表委员常态发挥为民服务作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这一年,兴和县在之前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分别联系群众的基础上,全面整合各个代表委员之家,将全县1923名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整合成立1个联络办、12个联络室和139个联络站。通过制度的开展,切实保障了代表委员的履职渠道,切实的提升了代表委员的履职能力和效果,积极回应群众需求。不断让“两代表一委员”当好政策的宣传员、纾困解难的服务员、民生实事的监督员和矛盾纠纷的调解员。

 顺应群众期盼改善民生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相结合,做到财力优先向民生集中、政策优先向民生倾斜、服务优先向民生覆盖,让发展成果惠及全区人民。

  翻开2023年的民生成绩单,一串串数字真实有力,花园撷英,足以窥豹。

  这一年,兴和县民生福祉更加殷实,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88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24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97人,农牧民转移就业4.8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92万元,零工市场全面运营。10件民生实事圆满完成,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稳步提升。

  这一年,社会保险兜底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全力兜牢民生底线,发放城乡低保金1.67亿元,发放临时救助金637.5万元。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1034.75万元;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建成未保工作站9个、儿童之家6个,1.6万名未成年人享受“两免一补”助学政策。

  这一年,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建成“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实现了“90—7—3”养老服务目标;全力打造“一刻钟”生活圈,在兴发、兴华等8个社区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站,实现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的有效衔接。“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巩固提升,顺利通过复验。

  这一年,完成“保交楼”732套,房地产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这一年,教育办学条件持续改善,新建福瑞九年一贯制学校、育才小学体育活动室等6项重点项目。10名免费师范生、74名优秀大学生充实到教学一线。

  以百姓心为心、以群众事为事,这是发展的价值依归。深情回眸,时间的刻度里,书写了可圈可点的成绩,见证了可喜可贺的荣光,更承载着可信可期的未来。

  依托“两园两区”,做大“朋友圈”扮靓“会客厅”

  立足兴和独特的区位、交通、土壤、水质、气候等优势,精准对接北京高端市场,大力发展特色冷凉蔬菜种植、加工、仓储和冷链物流,引进龙头企业,发展订单种植,建设“中央厨房”,完善从田园到餐桌的绿色有机蔬菜全产业链条。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产业。2023年,兴和县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速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这一年的兴和县,全力打造面向首都的“大菜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89万亩,粮食产量达2.42亿斤;蔬菜种植面积14.9万亩,产量再创新高,达8.87亿斤;牲畜累计出栏65.9万头(只),生产肉类2.36万吨。全国首个旱作高标准农田四级共建试验示范项目正式启动。北大荒3万吨马铃薯淀粉加工项目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建设、当年投产,跑出了项目建设“加速度”。

  现代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步伐加快,入园企业5家。建成肉牛标准化示范场1家,兴牧高科百万只肉羊养殖项目开工建设。种植全株青贮玉米12万亩,饲草料配套基地达到8万亩以上。全县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74%以上。

  这一年,察尔湖和贺氏粮油被认定为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兴和县亚麻籽油、芽代营小米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

  生态兴和,康养胜地。加快发展文旅康养产业,打造原生态京郊休闲旅游“打卡地”。

  这一年的兴和县,全力打造面向首都的“后花园”。立足兴和优美的自然生态和优越的交通区位,苏木山、察尔湖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涝利海“百美村庄”项目投入运营。成功举办乌兰察布“森林之韵”苏木山音乐季、苏木山九九重阳登山季活动,兴和县旅游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文旅市场稳步回暖,全县共接待游客22万人次。

  这一年,苏木山被评为全国星级生态康养基地,苏木故里民宿入选丙级旅游民宿,店子镇朱家营村入选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

  这一年的兴和县,全力打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大力实施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加强“小升规”培育力度,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户,“创新型”企业4家、“专精特新”企业1家。阳光新能一期300MW多晶硅片及配套项目、唐山海泰1GW光伏组件和1GW光伏支架生产项目、钢研亿能5万吨功能不定形耐火材料项目建成投产。捷耀年产37.7万吨硅锰硅铁合金、山河博远年产39.8万吨硅锰合金、三美科技年产43万吨硅锰合金、源景风光制氢及制氢设备制造项目落户兴和。

  这一年的兴和县,全力打造现代物流产业“承载区”。借助乌兰察布—二连浩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和口岸腹地一体化发展机遇,综合物流园区运行良好,新入园企业7家,全面运销煤炭1000万吨。移海、鑫泰源、军东、天恒顺泰等10个煤炭洗选配项目开工建设,物流业发展基石进一步夯实。兴和寄递物流共配中心投入运行,日处理上下行邮件能力突破万件。对外贸易持续加强,新入库限额以上商贸企业5家,博源、大盛、国集、川顺等企业进出口总额达900万美元。

  民生稳、人心就稳,发展的动力就更强劲。

  这一年,持续加大生态保护、生态建设和生态监管力度,不断擦亮生态文明底色,向着建设绿色兴和县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这一年,大力营造学习道德模范,将道德模范的事迹和精神传播到千家万户、扎根群众心里,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开展形式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加快实现“两园两区”目标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这一年,以“创建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示范县”和“双拥模范城”为目标,突出“共治共建共享”理念,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扎实推进“一村一警务助理”模式,为村级治安镀上“保护膜”。

  这一年......

  所有的新引擎,都已全速开动,明示着速度与质量,幸福与激情。

  时间的指针,走向新的刻度,新征程已在眼前,新篇章正待谱写。兴和县人将用奋斗定义时间,用肩膀扛起责任、用脚步丈量梦想,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书写兴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钟真君 冀晓东)

【纠错】 【责任编辑:李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