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度 强管理 推动扶贫(帮扶)资产保值增效-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信息发布 > 正文
2023 12/01 17:04:34
来源:杭锦旗乡村振兴局

建制度 强管理 推动扶贫(帮扶)资产保值增效

字体:

  加强扶贫(帮扶)项目资产管理,确保扶贫(帮扶)项目资产稳定良性运转,发挥扶贫(帮扶)项目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杭锦旗紧紧围绕“确权、运营、收益、管护、监督”等关键环节,在强化制度建设、强化产权归属、强化经营管护、强化监督管理上下功夫,构建了旗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行业部门分工负责、苏木镇辖区管理、嘎查村具体管护的扶贫(帮扶)项目资产管理体系,确保扶贫(帮扶)资金安全规范使用,资产保值增值,发挥长期效益。

  一、强化制度建设,让每一笔资产都有“说明书”。工作中,为确保扶贫(帮扶)资产管理工作高质量推进,各级管护责任真正落地落实,制定出台了《杭锦旗扶贫资金使用投向和形成资产梳理清查工作方案》、《杭锦旗扶贫资产经营管理办法、所有权权属界定制度、资产登记管理制度、资产处置制度、运营管理制度收益分配管理办法》、《杭锦旗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及《杭锦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帮扶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为规范扶贫(帮扶)资产管理,确保扶贫(帮扶)资产持续健康稳定发挥效益,防止扶贫(帮扶)资产流失,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强化产权归属,让每一笔资产都有“身份证”。一是全面排查梳理。以现有的“三本账”和各行业部门已经建立的扶贫(帮扶)项目台账为基础,根据各年度项目的立项、批复、验收、结算审计等内容,聘请第三方机构重点对2012年以来使用各级各类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和财政涉农统筹整合资金、易地扶贫搬迁、定点帮扶资金、社会帮扶资金等投入形成的资产(包括接受捐赠的实物资产、以股权形式存在的资金资产等)现状、运维、收益等情况进行排查梳理、清产核资、精准定位,全面掌握各项扶贫(帮扶)资产的身份信息,弄清每笔扶贫(衔接)资金的使用去向、经办部门和受益群体,对扶贫(帮扶)资产的名称、类别、形成时间、使用年限、数量、单位、原始价值、资金来源构成、现状、净值、所有权人、收益分配、资产处置、风险隐患、最终位置、联农带农等情况进行“全面体检”,逐项进行登记造册,确保扶贫(帮扶)资产应纳尽纳、信息完整,实现扶贫(衔接)资金底数清、扶贫(帮扶)资产底数清、管护责任底数清、收益分配底数清的“四清”目标。同时,每年定期对上一年度的扶贫(帮扶)项目资产运行情况逐项清查,对上年度资产收益逐笔清算,将资产变动情况及时进行补充登记,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二是科学界定类型。所有扶贫(帮扶)资产主要按经营性资产、公益性资产和到户类资产3种类型进行统计。全旗纳入台账管理并录入系统资产达7.2447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达3.8922亿元,占比53.72%;公益性资产2.2926亿元,占比31.65%;到户类资产1.0599亿元,占比14.63%。三是明晰产权归属。为理清扶贫(帮扶)资产的权属,确保产权归属“不混乱”,杭锦旗将扶贫(帮扶)资产分为直接到户类、嘎查村集体管理类、苏木镇和旗直部门管理类等四类,并按照所分类型进行逐级确权、移交。到户类扶贫(帮扶)资产归农牧户所有;单独到嘎查村的项目和量化入股的扶贫(衔接)资金形成的资产产权归村集体;嘎查村级联建形成的扶贫(帮扶)资产按投资比例或事先约定比例确权到各联建嘎查村;苏木镇跨村组织实施项目形成的资产,原则上确权到嘎查村,难以明确到嘎查村的产权属国有资产;行业部门、旗级层面跨苏木镇跨村统筹实施项目形成资产的均属国有资产。国家、自治区、市相关部门对扶贫(帮扶)资产产权归属有明确规定的,参照有关规定执行。对于产权无法清晰界定的,由旗人民政府政府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确定产权归属。截止2023年6月底,我旗2012年以来累计投入扶贫(衔接)资金9.51亿元,建设完成的10963个扶贫(帮扶)项目资产已全面完成摸排、确权、登记、移交,实现确权比例100%,资产移交比例100%,其中经营性资产663个、公益性资产461个、到户类资产9839个。

  三、强化经营管理,让每一笔资产都有“管理员”。一是明确管运责任。扶贫(帮扶)资产归属国有资产的按照国有资产管理规定进行管理;产权归属嘎查村集体所有的按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定进行管理;产权归属到户类资产由农牧户自行管理,同时由嘎查村集体进行监督指导。二是丰富经营方式。扶贫(帮扶)资产采取多形式、多层次、多样化的管护模式,其中公益性资产主要通过开发公益岗位等方式解决管护力量不足问题,优先吸纳脱贫户、监测户的家庭劳动力参与扶贫(帮扶)资产管护。专业性较强的扶贫(帮扶)资产通过购买服务形式进行管护;无经营收益的公益性扶贫资产,由受益苏木镇政府和村集体进行管护。对于经营性扶贫(帮扶)资产的管理,放活资产的经营权,参与市场化竞争,我旗的做法有三种:一是嘎查村自主经营。嘎查村集体牵头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帮扶车间等经营实体,对资产进行统一经营,经营收益用于村集体和脱贫户、监测户增收;二是入股合作经营。借助当地种养殖大户、能人、专业合作组织、企业等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强、示范效果好的优势,通过合作经营、委托管理、入股分红等方式,实现业态互补,合作共赢;三是资产租赁经营。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采取政企合作、托管代养、资产收益的方式,将厂房、店铺、大棚、棚圈、生产车间、生产线、生产设施设备等扶贫(帮扶)资产面向社会发包出租,每年获得稳定租赁收入。三是开展绩效评价。聚焦扶贫(帮扶)资产保值增值、可持续发展、联农带农、稳定收益等方面,聘请第三方机构每年度开展扶贫(帮扶)资产绩效评价,确保扶贫资产不闲置、不损失、不浪费,确保资产成效“不缩水”。

  四、强化收益分配,让每一笔资产都有“受益者”。收益分配及时足额到位,是衡量扶贫(帮扶)资产发挥应有成效的重要指标。具体分给谁,怎么分?一是坚持依法依规分配。扶贫(帮扶)资产收益分配中,国家、自治区、市相关部门对扶贫(帮扶)资产收益分配方案有明确规定的,坚持依法依规进行合理分配;二是坚持精准扶持分配。扶贫(帮扶)资产重点用于扶持脱贫村、脱贫户、监测户的帮扶,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为主,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智志双扶奖励补助、购买“防贫保险”等方式,带动脱贫户、监测户参与发展产业发展并通过劳动获得稳定收入,让脱贫户、监测户有“位”有“为”。在推进过程中,及时对资产收益分配方案进行完善和调整,防止出现“一分了之、一股了之”。

  五、加强监督检查,让每一笔资产都有“监督员”。为确保扶贫(衔接)资金资产安全,我旗的扶贫(帮扶)资产实行三级公示、镇级统管、平台统揽、一线监督、专班推进的监督检查模式,确保扶贫(帮扶)资产管住不流失、管活有效益,防止“跑冒滴漏”。一是三级公示。对于全旗目前建立的扶贫(帮扶)资产情况,实行“三级公示”,乡村振兴局对全旗所有扶贫(帮扶)资产在旗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进行公示,苏木镇对于本辖区内的扶贫(帮扶)资产进行公示,嘎查村对属于本村的扶贫(帮扶)资产进行公示,确保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二是镇级统管。明确苏木镇人民政府为扶贫(帮扶)资产的管理主体,具体承担扶贫(帮扶)资产的监督管理,建立资产登记管理台账,全面监控资产增减变动、运营收益等情况,做到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账核算,实现“村财乡管”。三是平台统揽。将扶贫(帮扶)资产全部纳入全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系统管理平台和农村牧区“三资”管理平台,随时掌握帮扶对象动态调整、项目进度、资产现状、资产收益分配等信息,做到“一网清、时时清、事事清”。四是一线监督。全旗的76个行政嘎查村,组建由两委成员、老党员、脱贫户(监测户)和村民代表组成的资产监督小组,对扶贫(帮扶)资产的权属登记、经营管理、收益分配等环节进行民主监督,让“群众的事情群众办、大家的事情大家管”,确保扶贫(帮扶)资产运营全过程阳光透明、公平公正。五是专班推进。成立由纪委监委、财政、审计、乡村振兴、发改、民委等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对扶贫(帮扶)资产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动态化监管,通过定期巡察、实地走访、驻企监管、审计监督、绩效考核、第三方评估等监督举措,有效解决有人建无人管、收益低成效少等问题,有效预防违规违法违纪行为发生,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资产运营规范。同时,工作专班定期对扶贫(帮扶)资产进行风险隐患集中排查整治,不定期赴实地对扶贫(帮扶)资产运行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指导纠偏,进一步规范扶贫(帮扶)资产后续管理使用,确保资产安全运行“不出错”。(苏博)

【纠错】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