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 盐碱地上“植绿生金”-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信息发布 > 正文
2023 10/24 15:23:45
来源:赤峰市巴林右旗委宣传部

科技赋能 盐碱地上“植绿生金”

字体:

仲秋时节,万物争芒。位于赤峰市巴林右旗的西拉沐沦苏木胡日哈嘎查的盐碱地上,绵延着近4000亩的向日葵已经顶着饱满的花盘,弯下了腰。工人们穿梭田间,忙着收割花盘、装袋,并将采收的油葵平铺在晾晒场上进行晾晒、脱粒,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

很难想象,一年前这里还是荒芜贫瘠的盐碱地。华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用清华大学盐碱地区生态修复与固碳研究中心专利和专有技术,配以研发、设计、施工和运营“四位一体”盐碱地改良新模式,在西拉沐沦苏木盐碱地上“种绿生金”,有效将“不毛之地”变成为“现代丰产田”。

2021年,西拉沐沦苏木引进华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对辖区内盐碱地进行分片治理,并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华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着手对胡日哈嘎查盐碱地3898亩进行治理,采用以水利措施为基础、以化学综合改良(钙基调理剂和低分子有机酸)为核心,以物理改良(土地平整、翻地、旋耕)为重要措施,以生物改良(生物菌肥等)为保障的综合改良技术,实现了当年改良当年见效、一次改良长期有效的治理成果,有效治理3675亩,为当地农牧民人均新增11亩可用耕地面积。

同年,华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团队便选用葵花作为改良后的盐碱地上耕种的先锋植物,利用其根系庞大、扎根深、吸收水分的范围广、植株叶片宽大浓密遮蔽阳光,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的优势,种植3675亩,秋收时,亩产平均达到210公斤,亩产平均增收500余元,带动地区增收近200余万元。靠着现代科技的革新和加持,“盐碱地不出粮”的传统正在被突破。

土为本,万物生。藏粮于地的核心是耕地,盐碱地作为“沉睡”的耕地资源,要想被“唤醒”,就必有现代科技的加持。下一步,苏木党委、政府将持续深化与华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合作,优化治理举措,巩固已有的治理成果,“以种适地”“以地适种”,相向而行、双向发力,推动地区农业增产增收、生态治理向好,以实效为全旗盐碱地治理做出表率。(赵慧敏)

【纠错】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