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列在内蒙古博物院展柜的白釉人首摩羯形提梁壶。
【文物名片】
辽代
1976年巴林左旗乌兰套海苏木辽代遗址出土
内蒙古博物院收藏
传说中的摩羯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看了这件内蒙古珍宝,答案就有了。
这件珍宝是白釉人首摩羯提梁壶,这件辽瓷整体器形为辽代独有的摩羯造型,将人及鱼、鸟、螭等动物混合为一体,这样“融合”的设计,即使在今天也很“潮”。
仔细观察您会发现,这件提梁壶身上的纹饰包含有摩羯、迦陵频伽两只神兽。
摩羯,由鱼身和龙头注口组成。摩羯形象来自于印度神话,最初是一种头部像羚羊、鱼身鱼尾的动物,是十二星座之一。这个形象随佛教传入我国后,逐渐演变成龙首鱼身的神兽。
从这件白釉人首摩羯形提梁壶的摩羯纹和迦陵频伽纹中既可看到大唐王朝的流风遗韵,又集中体现了佛教及中原文化对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的影响,反映了辽代的审美。
白釉人首摩羯提梁壶是为辽代贵族“定制”的磨墨时用来装水、滴水的器具,为国家一级文物。
此壶作鱼身龙头形,龙头为流,鱼尾上翘,脊背部有花冠状注水口,颈部上方为一女童头像,其脑后与鱼尾之间相连的曲柄为提梁。通体白釉,前端为少女形象、头戴发髻、劲臂间有彩带、花朵贴饰、人首、鱼身、鸟翼、手捧螭首短注,构思巧妙、造型奇特,为辽代陶瓷器中的精品。
东汉时期,摩羯纹与佛教一起传入我国。隋唐以后,随着佛教的大为盛行,摩羯纹也得到广泛使用,成为金银器上应用较多的装饰纹样。
宋辽夏金诸政权的佛教都较为兴盛,多元背景和多民族艺术的交流使得摩羯纹的载体和造型更加丰富多彩,较前代有了世俗化、民族化的发展趋势。这件辽瓷珍宝也成为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物鉴证。
出品人:曹建恩
顾问:王世英
史料指导:郑承燕
总监制:李国栋 赵建华
统筹:张瑞锋
监制:郝芳芳 乌兰托娅
策划:徐红梅
编导:徐红梅
文字:徐红梅
解说:秦娜
拍摄:呼很苏力
剪辑:张瑞娟
宣发:武扬
页面设计:李新 张瑞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