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印象中的农村是什么样的?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还是禾田金黄,稻谷飘香?其实,如今的乡间田园魅力可远不止这些。
呼和浩特市恼包村。(摄影:乐炎)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聚焦深化农村改革,打通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各环节,将文旅产业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打造出一批集度假休闲、文化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村集体“样板”,推动“文旅+”与“农旅+”深度融合。2022年,呼和浩特市新城区24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20万元以上,全区村集体经济建设已稳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文旅融合,打开产业兴旺“金钥匙”
新城区敕勒川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之一的生态恼包音乐节如期举办。(摄影:赵悟铭)
“曾经我们村集体一穷二白,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2013年,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我们规划建设了恼包馨村、文化旅游区、科技农业园区、物流园区,管理运营集体经济的发展。2019年10月,我们全体村民乔迁新居。”恼包村党总支书记李恒彪告诉记者,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恼包村以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唯美的江南园林风光,吸引了海内外近1600万游客前来休闲度假,一举成为全国闻名遐迩的旅游打卡地。
恼包村夜景。(摄影:许婷)
从大青山脚下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乡村,到如今变“网红”、上央视、办音乐节,迎接八方来客,恼包村靠着“美丽颜值”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文旅发展之路。
恼包村仅仅是新城区深化融合发展理念,坚持党建引领农村产业振兴的一个缩影。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根据各村特色,充分激活当地资源、传统优势产业、闲置资产等有利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各种要素资源,形成资源发包、资产经营、村企合作、旅游发展四种模式,涌现出了讨思浩村百鲜现代农业园区、甲兰板村文旅研学、水磨村美丽乡村、红山口村林下经济等一批成功典型,走出了农文旅融合发展、村集体产业带动村民致富的新路子。
重点帮扶,唱响村富民强“协奏曲”
野马图村在呼和塔拉大街东端,紧邻内蒙古敕勒川国家草原自然公园,交通便利。不少市民都会在周末来野马图村采摘游玩。
“来野马图村很方便,开车半小时就能到。村里的大棚各种水果都有,孩子也挺喜欢来玩的。”游客张清边说边用剪子将大棚里的蟠桃采进筐里。每逢周末,她总会约上三五好友,带着孩子来野马图村附近游玩。“有时候是来采摘,有时候去北边的雅玛图森林公园爬山,也会去东边的敕勒川草原玩一玩,让孩子亲近自然。”张清说。
野马图村依托自然生态和乡村休闲资源,构建“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联合体,成立野马图裕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科技公司交流种植及销售经验,全力打造以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
已初具规模的野马图村采摘农业,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农民的收入也逐年增加。截至目前,野马图村先后建成401座温室大棚,3座智能温室大棚,设施农业采摘园区占地837.71亩,已形成集草莓、樱桃、火龙果、蟠桃采摘观光与蔬菜、花卉种植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链。
野马图村民葡萄大棚喜获丰收。(资料图 摄影:梁良)
“我这一个大棚是桃子,还有一个大棚种的是李子,两个大棚种的是苹果,就说这两个桃子大棚一年就能收入三万多,这还不说其他收入。”看着挂满枝头的果实,村民苏改珍笑着说道,“套句流行词,咱的日子是未来可期哇。咱们的樱桃、草莓、葡萄、蟠桃都做出品牌来,咱们野马图的日子肯定一天比一天红火!”
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新城区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扶持成吉思汗大街街道讨思浩村、保合少镇野马图村、大窑村、水泉村四个行政村的村集体产业发展。让文旅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再通过集体经济发展红利再分配、再投资、再开发、再创业,不断增强农村产业经济内循环。
努力当然不止于此。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把政治坚定、思维活跃,能带领群众致富的“经济能人”选拔到村级组织中来,选优配强村“两委”成员。
结合村“两委”换届,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坚持“把脉问诊、对症下药”的思路,开展摸底调查、清产核资等工作,全面掌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制约因素和各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资源特点,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清晰的工作思路。
通过“抱团取暖”合力共建拓宽增收路径,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荟萃、智力密集、实力雄厚等优势,凝聚各方力量参与乡村发展当中。
内蒙古敕勒川国家草原自然公园风景美如画。(摄影:梁良)
持续的努力,造就了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文旅融合上的不断创新和实践,也造就了今日新城区乡村振兴蒸蒸日上的崭新局面。
也正是在无数新城人的努力之下,一幅“生态美、百姓富、产业旺、乡村兴”的美丽画卷在大青山脚下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徐徐展开。(梁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