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常委会议厅内气氛热烈、座无虚席,大屏幕上“大北京带动大内蒙古 大合作促进大发展”的醒目标语振奋人心,北京市政协、内蒙古自治区政协落实《“京蒙协作 政协助力”框架协议》工作机制座谈会暨签约仪式、赠匾仪式在这里举行。
这一次,两地政协聚焦深化“京蒙协作 政协助力”制度机制共商共议,为推动京蒙协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贡献政协之力。
就在前一天,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自治区政协主席张延昆在呼和浩特会见了北京市政协主席魏小东一行。孙绍骋对“京蒙协作 政协助力”合作平台给予充分肯定,希望北京市在科技、教育、医疗等领域多向我们输送人才、传授好的经验和机制。他表示,内蒙古将积极向北京输送绿电、绿色农畜产品等,更好服务和保障首都。
深调研 找准履职发力点
7月11日上午,魏小东带领调研组抵达呼伦贝尔市,一下飞机便开始了马不停蹄的调研。
在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调研组详细了解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对口支援情况;
在呼伦贝尔市农垦集团,调研组感受到了内蒙古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强劲发展势头;
在满洲里市公路口岸、中俄互市自由贸易区,调研组详细了解了内蒙古向北开放桥头堡的建设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在呼和浩特市,调研组先后深入伊利集团、蒙草集团,沉浸式了解了内蒙古精准施策推进“奶业振兴”和草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做法和成效;
……
这是一次取经问道之行,也是一次凝聚共识之旅。调研组深入了解掌握京蒙协作的推进情况和合作需求,进一步明确了接下来合作的切入口和发力点,必将助推内蒙古更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的重要指示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完成好两件大事,更好服务和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
广协商 探寻协作“最优解”
“双方在科技、经济、教育、文旅等领域推动达成一批协作项目。”座谈会上,自治区政协秘书长杨利民介绍了“京蒙协作 政协助力”工作开展情况及阶段性助力成果。两地政协相关专委会负责同志也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纷纷交流发言。
作为对口专委会,前期,北京市政协经济委与自治区政协经济委积极对接联系,围绕两地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差异性、互补性等情况共同研究确定了协作的切入点,推动了有关工作的落实。
围绕更好发挥首都科技优势,助力京蒙科技协作,北京市政协科技委员会主任许强谈了三方面想法:一是进一步加大首都科技人员对重点帮扶地区的科技支撑力度,促进内蒙古相关产业提质增效;二是加紧推进智算中心项目在京蒙两地的具体落地;三是加快推动已在内蒙古立项的7个应用场景示范项目推进实施。
“下一步,我们也有三方面的考虑。”北京市政协教卫体和文化文史委员会主任陈冬说,一是继续推进“京蒙协作 政协助力”项目落地见效;二是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开展协同调研,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高质量建言献策;三是动员和支持更多委员参与进来,努力在教育帮扶、文旅融合、体育休闲、医药卫生领域开展更多协作。
建机制 明确助力“任务书”
会上,北京市政协与自治区政协签订了落实“京蒙协作 政协助力”工作机制协议,双方商定将通过建立京蒙政协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委员专题视察考察机制,专门委员会对口交流机制,联合调研、远程协商机制,学习资源共享机制六个方面,进一步细化完善两地政协合作的项目内容、工作方式、活动频次,全方位加强两地政协系统的合作,形成助力京蒙协作的广泛共识和强大合力。
“这标志着‘框架协议’的落实进入常态化实施阶段!”魏小东提出从“三个方面”落细落实这一工作机制。一是双方在协商基础上,每年制定一个年度工作计划,确保工作落地见效;二是以六个“倍增计划”找准定位,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委员视察考察,提建议、办实事、促落实;三是双方承担年度任务的专委会要做好对接工作,加强互动交流,提出具体举措,助推问题解决。
这与张延昆的想法不谋而合。站在新起点,张延昆希望双方从加强工作对接、加强学习交流、建立京蒙政协系统信息沟通工作平台、加强两地市县政协深入对接协作、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方面强化工作举措,共同围绕两地党委、政府确定的合作目标,积极做好牵线搭桥工作,助力两地各领域进行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务实协作,共同谱写推动京蒙协作发展的政协篇章。
活动结束时,自治区政协特将一块崭新的匾额赠送给北京市政协,上书“京蒙协作 政协助力”八个大字,寓示着京蒙全方位合作花开结硕果,寓示着在这条奋进路上,政协助力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记者白丹 通讯员 李海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