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乡绣花鞋:在传承中创新

  • 2023-05-30 08:50
  • 来源: 内蒙古日报

  放在手指上的最小绣花鞋。 虎头鞋。 祥云鞋。 五毒鞋。 猪头鞋。 虎头鞋。 绣花鞋。

  脚穿绣鞋,步步生莲;女子妩媚,盈盈足间。

  一双精致美观的绣花鞋,不仅散发着艺术的魅力,更融入了国人的审美情趣,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瑰宝。

  在“玉龙的故乡”赤峰市,当地的绣花鞋因绣工精致、纹样灵动、配色鲜明、造型多变,被称为龙乡绣花鞋。

  龙乡绣花鞋是赤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因传承人任廷丽制作出的最小绣花鞋而名声大震。

  流传久远 图案丰富

  绣花鞋又称中国鞋,是中国女性的特有服饰。

  任廷丽说,关于绣花鞋的起源,有很多传说和故事,其中广为流传的是“晋国鞋”的故事。

  相传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晋国的晋献公野心很大,他在位期间努力开拓疆土,最终称霸诸侯。晋献公对此十分自满,认为自己文韬武略、举世无双,并迫切希望自己的故事可以世代流传。他想到了一个特殊的办法:用“国”和“果”的谐音,将功绩绣在鞋上,让女子们穿着展示,寓意脚踏十国威武霸气。于是,他命令宫中所有女子必须在鞋面刺绣,绣上由他亲自挑选的象征成功的石榴花、桃花、佛手等十种花果纹样。除此之外,晋献公还要求民间女子结婚时,也必须穿绣着十种花果的“十果鞋”,以便晋国百姓世世代代都能记住他的功劳。后人把“十果鞋”称做“晋国鞋”。

  “晋国的刺绣工艺以绣花鞋为源头,逐渐覆盖到衣服饰物以及其它日用品上,随着工艺的逐步发展,甚至还出现了完全靠手工刺绣点缀的绣花衣。”任廷丽说,因此,绣花鞋和绣花类用品成了后人婚嫁的必备物品。

  到了后来,绣花鞋逐渐在民间普遍化,并不仅限于婚嫁所用。绣花鞋上的图案也分出了种类,不同的图案象征着不同的寓意,用于不同场合。

  任廷丽说,男女婚嫁可用鸟儿、莲、籽等纹样,以祈求多子多福,譬如瓜果、石榴、花生等图案大多出于多籽观念,“籽”与“子”同音,古人便以此为儿孙满堂的最妙象征。竹子、鱼、蝙蝠等图案,则衍生出了竹报平安、年年有余、福气将至等诸如此类的谐音梗,表达了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美好向往。

  吐故纳新 提升技艺

  绣花鞋种类很多,地域不同绣法不同。

  赤峰是红山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融合之地。清代,任廷丽的祖上随着“借地养民”政策的实施,随同京、津、鲁等地的大批移民来到赤峰定居生活。移民们不但带来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还把不同地方的绣花鞋技艺带了过来,她们互相切磋、取长补短,使赤峰本地绣花鞋制作技艺得到了升华。

  任廷丽今年71岁,退休前是赤峰市一所中学的语文老师,从小受姥姥和妈妈的熏陶学做绣花鞋,多年下来,她做出的绣花鞋远近闻名。

  任廷丽说,一双看似轻便的绣花鞋,其实制作起来很复杂,仅刺绣针法就有几十种。做一双绣花鞋,需要打袼褙、剪鞋样、鞋底包边,然后再把包好边的鞋底布一层层用面粉糊粘到一定厚度,再一针一针纳好鞋底,之后粘鞋帮、包鞋口、刺绣、底帮缝合,整个过程全部为手工操作。

  绣花鞋鞋型不同,制作方法也不同,比如船型鞋和旧时缠足女子穿的弓形鞋,制作方法就不同,一双绣花鞋的好坏程度完全取决于制作者的聪慧灵巧程度。

  十多年前,任廷丽退休后,把全部精力用在了制作绣花鞋上,她融合南北地域特征,加上自身的灵感和想象力,大胆创新,在继承祖辈制作绣花鞋技艺的基础上,又加进了钩、缠、绕等手法,制作出的绣花鞋造型别致、结构协调、配色靓丽、做工精细,既有浓厚的传统韵味,又凸显了现代大方之美。

  至今,任廷丽用棉、麻、丝绸等面料共制作出了猪虎鞋系列、仿古鞋系列、当代女鞋系列、微型绣花鞋系列等多种类型的绣花鞋,每种都供不应求,有的被藏家收藏,有的成为结婚、孩子百岁宴上的亮丽风景。

  传承创新 孜孜以求

  由于是传统手工技艺,任廷丽制作一双绣花鞋常常需要花费很长时间。

  2007年,为了使濒危的手工绣花鞋重振雄风,制作绣花鞋技艺已经纯熟的任廷丽开始挑战制作微型绣花鞋。

  “3年的时间里,我屡败屡试,从豆粒鞋一直做到米粒鞋,越做越小,最后终于成功地制作出两双最小绣花鞋。”任廷丽说。

  2011年,带着多年来精心制作的绣花鞋,任廷丽受邀参加了在香港举办的世界之最博览会。其中一双长3.8毫米、宽1.8毫米、高2.2毫米的微型绣花鞋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这双绣花鞋没有一粒大米粒大,在成人的指甲上可放4双,被称为“世界最小绣花”。新华社、大公报等各大媒体纷纷进行了报道。

  “这不是鞋,是高雅艺术品。”有人如此赞叹任廷丽制作的绣花鞋。

  从香港回来后,有人想以1万元的价格购买一双微型绣花鞋,任廷丽拒绝了,因为她舍不得。

  现在,任廷丽依然在制作绣花鞋的道路上孜孜以求,制作绣花鞋的同时,经常思考如何让古老的绣花鞋与日新月异的时代接轨,让绣花鞋制作技艺被更多的年轻人接受、喜爱并传承下去。

  截至目前,在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她已经收集整理了50多种绣花鞋图案,还准备出版一本教授绣花鞋手工技艺的书。

  任廷丽说,在机制鞋基本取代手工绣花鞋的今天,虽然人们很少穿绣花鞋了,但是它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对于传承传统文化,开发文化产业等方面,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图片由赤峰市红山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陶涛提供)

分享:

责任编辑:杨腾格尔 李国栋

010070230010000000000000011120531129655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