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童伴友嗅春光。
春日书香。
春意浓浓。
娇艳。
新芽。本报记者 怀特乌勒斯 摄
雾锁春色。
留住春光。
蓓蕾。
3月21日、农历二月三十的5点24分,迎来春分节气,至4月5日、农历闰二月十五的9点12分,春分结束。
春分时太阳行至黄经零度,正当二月中,因为中分春天为两半,得名叫春分。
春分时节,大地万物复苏,芳菲初动,草长莺飞,拂堤摇曳的杨柳,泥土芬芳渲染的节气馨香,带给人们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感觉,春意渐浓。
春分之习俗: 应时而动 春耕开始
春分和秋分、冬至、夏至,并称为“两分两至”,是二十四节气中四个最重要的标志性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称:“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春分,自然界变化的表现是白天和黑夜一样长短,《春秋繁露》则云:“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是春分最大的特点。这样“阴阳相半”的日子每年有两个,一是春分,一是秋分,所以有谚语说:“春分秋分,昼夜平分”。
春分三候分别为,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意思是说,春分是春雷与闪电交加的时节,燕子从南方飞来,在人家的屋檐下筑巢做生育后代的场所。
“燕子古代又名玄鸟,是上古殷商民族的图腾。”呼和浩特市民俗学者高金贵说,据说,殷商始祖契的母亲简狄就是吞了燕卵而怀孕的。所以,殷人把燕子与吉祥和生育联系到一起,在每年农历二月燕子到来时,举行隆重的祭祀高禖神的活动,保佑人口繁衍。
寒来暑往,四季循环,古人在实际生活中,很早就体会到了一年中季节周期性变化的特征。根据变化,古人应时而动,应季而作,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这几天,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城关镇桥头栖村农民石成世和村里的其他村民一样,开始为种植露地蔬菜做准备。他在自家的蔬菜大棚里培育了西红柿、青椒等菜苗,等这些菜苗长到一定时候,就移植到大田里。“每年到了春分,培育菜苗的时候也就到了,春耕也正式开始了,农村人一年的忙碌开始了。”石成世说。
春分之诗意: 春雨柔美 春光旖旎
一年好景,最美不过春光,让我们在古诗词里,赴一场与杏花春雨杨柳风的约会。
春分时节,典型的物候特征是什么?
“南宋诗僧志南的《绝句》很有代表性:‘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高金贵说,在志南看来,春雨、江南、杏花,是“三位一体”般的存在。
春天是百花齐放的季节,而春分时节花事最盛,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种春分时节的“花信风”,如果要你选,你选择什么花?
高金贵说,同样是南宋诗人的叶绍翁,给出了他的选择《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除了宋朝诗人笔下的“杏花三弄”,在历朝历代的诗人中,也有许多关于春的描写。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竹枝词九首·其九》:‘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高金贵说,在刘禹锡的笔下,春天就是一个把花穿在身上的少女,她穿过茂密花丛深处,看喜鹊衔泥筑窝,她唤醒晨光中睡眼惺忪的小河,泛起涟漪朵朵,这是多么美的景象,春气调和,万物新生,此时,正是我们踏青赏春的好时节,走出户外,感受春天的气息,春天里有花瓣飘落,随春水慢慢东流,有花骨朵含苞待放,生机勃勃,穿行花丛间,感受生命传承的美好。
春分之养生: 戒嗔戒怒 阴阳平衡
巴彦淖尔市中医刘威认为,春分养生,重在养肝,因为春季与五脏的肝相应。除了应遵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大原则外,由于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人们在保健养生时,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
刘威说,春分之时,依旧春寒频繁,气候变幻多端。户外运动或踏青外出时仍需注意防寒保暖,防止风寒侵袭。春分期间,天地阳气尚不充沛,人体阳气也尚未健旺,常人受凉伤风也易出现头痛、腹痛、腹泻等症状,此时适当的温阳补气,顾护人体元气,正气内存。
春寒饮食可加入少量生姜或干姜。姜性味辛热,可温中补阳,驱寒止泻,阳虚之人坚持食用可温煦人体经脉,助阳生热而暖身,逐步培复元阳之火。常人适时少量食用也可顾护脾胃,温中强身,
根据“春捂秋冻”的原则,衣服不可顿减,一定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增减衣服,以适应春季气候多变的规律,穿衣以下厚上薄为宜,尤其应注意下肢及脚部的保暖。
春天的环境最有利于吐故纳新,充养脏腑,多锻炼可以增强兔疫力与抗病能力。
“《黄帝内经》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意思是说阴精宁静不耗,阳气固密不散,阴阳双方保持动态平衡,才能使人精神旺盛,生命活动正常。”刘威说,春分之时,春意正浓,肝气也旺,人体肝阳升发,肝火偏盛,阴阳平衡极易被打破,特别是情绪方面容易波动,常常表现在待人处事不耐烦,浮躁易怒。春分调养以平为期,此时应顺应节气的要求保持心境平静,戒嗔戒怒,处事随和,淡泊宁静,避免扰动肝气,引起阴阳失调。 (记者 高瑞锋)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张永刚提供)
责任编辑:徐红梅 郝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