炕上看画忆流年

  • 2023-03-20 10:58
  • 来源: 内蒙古日报

  在内蒙古西部,各民族群众在劳动和生活中守望相助,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形成了许多共同喜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强的区域或地域特点,生活在一方水土里的各族群众都有着共同喜爱的文化和艺术,比如画在墙围子上的炕围画,凡是在炕上长大的一代人都是炕围画陪伴着成长的。

  小的时候,土默川农村的人家住得几乎都是土坯房,都有一盘用土坯垒砌的炕。土炕一面紧邻窗台,另外两面依墙,或者是三面依墙。土坯墙的墙壁和屋顶是用白泥粉刷的,这种白泥粉是一种高岭土,容易脱落起皮,为了避免墙灰弄脏衣服被褥,人们便围绕墙面刷上二尺多高的炕围子,也叫“腰墙子”。

  为了炕围子既整洁又美观,人们就要请来画匠画炕围画。再土气的房子有了一盘大炕,画上美观耐看的炕围画,屋子里就会变得有山有水有诗意、有滋有味有幸福。

  炕围画是山西地方文化中一种地域性很强的造型艺术,走西口的先人们把他们带到了内蒙古西部地区,带到了土默特平原,炕围画里就增添了骑马射箭等草原风景,就增添了草原英雄小姐妹等故事。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都不富裕,请画匠到家画炕围画是一件大事情,请来画匠好吃好喝好招待,希望把自家的腰墙子画得漂漂亮亮的。

  绘制炕围画之前要把墙面处理平整,适合于作画。好的炕围画保存四五十年都光彩照人不会褪色,这就要求把墙面处理好。有的墙面是用红胶泥和纸筋来处理,还有的用牛粪来和泥,这样和好的泥不开裂纹。处理好的墙面可以有两种方法来作画,一种是在墙面上直接刷白底色作画,白底色就是白泥或石粉;另一种就是在用胶矾水处理好的墙面上贴一层薄光纸作画。这两种方法都可以保证炕围画既鲜艳醒目,又坚固耐久。

  炕围画的工艺繁简和题材内容要根据主人家的要求来确定。家境不好的人家画个简单的“二道眉”,也称“包黄土”,底子上成黄色,边上镶上两道黑边,在炕正中央的墙壁上画上一幅山水鸟兽或人物,一个屋子用“包黄土”手法画下来,那个年头只需5元到9元钱;家境富裕一些的人家,则要画繁复精美的“二细”炕围画,要画出边道和池子,在池子里画上花鸟鱼虫和山水人物,当时一个屋子画下来少则15元,多则要收20元。

  炕围画由各种花边和池子组成。花边有点缀、装饰和衬托的作用,主要以“万”字边为主,万字边寓意万事如意,连珠边寓意珍珠滚滚。此外,还有褪色边、混色边、折带边等,花边是否工整匀称可以衡量一名画匠的功底深浅。衬托池子的边饰称作开池子,好比画框一样,最典型的是“卷云池”,就像翻卷的云朵镶在画的边上。池子是炕围画的主要内容,分为主池子和副池子,好比主画卷和副画卷。画匠们一般在主池子里画山水人物和传说故事,在副池子里画花卉草木和鸟兽鱼虫。炕围画画好后用胶矾水和清漆“封面”晾干,日常脏污后用湿布揩擦后光亮如新。

  池子里的画是衡量画匠手艺优劣的标准,也是炕围画的灵魂,先说副池子里那些花花草草,寄寓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画两只锦鸡在花边站立,这是“锦上添花”;画一只喜鹊栖于梅枝,这叫“喜上眉梢”……有了这些美好的寓意,再贫瘠的土房土炕也亮堂如宫殿,再黯淡的流年岁月也光彩如锦绣。

  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赋予了画匠们源源不绝的创作灵感,使得炕围画题材包罗万象。脍炙人口的戏曲故事和妇孺皆知的民间传说刻成千家万户的炕围画,成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启蒙读物,故事又刻画在了孩子们的心里。神话传说、四大名著、民间文艺里的传说故事都可以在炕围画中找到,炕围画一下让你走到了历史之中和现实之外。

  现在,人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可炕围画却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砖瓦房和楼房替代了土坯房,土房和土炕越来越少,炕围画逐渐成了让人怀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者:殷耀 系新华社内蒙古分社副社长)

分享:

责任编辑:徐红梅 郝芳芳

01007023001000000000000001112068112944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