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首古老的歌谣从远古传唱到今天。在北朝民歌的文学版图上,这首《敕勒歌》牢牢地占据了不可撼动的地位,与《木兰辞》《胡笳十八拍》等脍炙人口的作品一起构成了中华文化长廊中一道灿烂的风景。
而这首诗歌又与一座藉藉无名但事实上有着厚重文化底蕴的山岳连接在一起,这座山的名字叫大青山。
巍巍大青山,茫茫敕勒川。这座大青山上没有“青城山下白素贞”的传说,却有着与北京周口店遗址一样丰富的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有着可与印度的一处石器制造场媲美的古老文明——大窑文化遗址。这个古老文明在广阔的草原丝绸之路文学长河中悄然改变了人们的认知,直接将内蒙古地区的人类历史文明带到70万年之前。她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不仅填补了内蒙古地区旧石器文化的空白,也为研究中国原始人类以狩猎为主、采集为辅的生活方式,提供了珍贵的科学资料。
2002年第6期《名人档案》里,收录了一篇文章,题为《风雨兼程四十载 情系考古志不移——记“大窑文化”遗址的发现者汪宇平》。文中提到:“60多岁的汪老开始学习地质学和古人类学,联系绘制石器图,摸索石器打制规律。”
他成天蹬着自行车,满山遍野找石头,被人称为“骑车考古”。
1973年10月的一天,中国文物考古博物馆学界的著名专家汪宇平在大窑村南边的山坡上,发现了硬度很高的适合于制作用于生产、生活用具的燧石矿脉,这次惊喜的发现使得大窑村文化遗址重现天日,初见曙光。
1976年9月,发掘工作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由内蒙古博物馆、内蒙古文物工作队和北大考古系共同组成考古发掘队,在特邀考古专家吕遵谔等人的指导下,对汪先生发现的旧石器遗址进行发掘。那些沉埋于地下的几十万年前的石片、砍砸器、石锤、石球等祖先的生活用具被一一展现出来。这一世界性的发掘,使得大窑文化遗址成为世界上发现最大、最古老的旧石器制造场,将内蒙古古人类的活动年代从以“河套人”为代表的3.5万年推溯到70万年,为研究内蒙古地区的远古历史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证据。
在我小时候的印象里,人们常说,“愁什么愁,你还愁大青山上没石头。”这句看似非常直白的话道出了大青山的情态——石头多,植被少。即便是在大青山生态治理日趋完备的今天,大青山上的石头还是可见。
但这座让中国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交汇在一起的大青山,早在史前文明时期,尤其是大窑人生活的南麓丘陵地带的大窑周边,雨水充沛,水草丰茂,是一片葱茏茂密的原始森林,也是赤脚鹿、肿骨鹿、纳玛象、普氏羚羊的活动乐园。大黑河和小黑河潺潺流水为生活在这里的祖先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狩猎采摘,打制石器,保存火种,在缓慢地进化中推动人类由猿人走向早期智人。
1979年,文化部正式将考古发现的遗址命名为“大窑文化”。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经历了千年万年岁月的洗礼,大窑人在大青山生活了数十万年后,已随着历史的烽烟散去,但他们留下的生活足迹已成为大窑文化的恒久景象,被考古工作者归纳为“大窑八景”。分别是:无字天书、磨光巨石、凤凰展翅、双龙戏珠、莲花并蒂、百米古洞、登临远眺、遗迹斑斑。
从史前到战国,从秦汉到北魏隋唐,从宋元到明清,大青山绚丽多彩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瑰宝。厚重独特的史前文化、帝王文化、边塞文化、商旅文化、非遗文化、民族交融史等诸多文化在这里融合、交汇,成为内蒙古诸多文脉的摇篮,是呼和浩特建立、成长、发展的根基。
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说:“内蒙古对于历史学家来说,是一个富有诱惑力的地方。”大青山从大窑文化起源,逐渐形成多民族、多元文化的交融地。
赵子阳先生编著的《大青山文脉》中提到:土方、猃狁、林胡、匈奴、鲜卑、敕勒、柔然、突厥、蒙古等游牧民族曾生活、繁衍于此;秦汉与匈奴,北魏与柔然,隋唐与突厥,征战于此;周穆王伐犬戎、晋文公流亡、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昭君出塞、文姬归汉、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汉武帝北登单于台等故事发生于此;红山口摩崖雕刻、中国最古老的长城——秦赵长城,矗立于此;“木兰从军”“蒙恬造笔”“孟姜女哭长城”“杨六郎三箭定边关”等传说流传于此。
这里是中国农耕和游牧文化的牵手处、内蒙古远古人类的摇篮、北方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乐土、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的“跳板”、兵家必争之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和纽带、神奇的帝王之乡、北魏王朝的龙兴之地、隋唐王朝从这里走出、敕勒歌的故乡、关陇集团的发源地、全国十九个抗日根据地之一、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青山与大窑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留下的这些光辉足迹,让它不再仅仅是一座自然意义上的山脉,更成为一段暂时封存却未被遗忘的记忆,一张最能代表首府乃至全区文化和气息的地域名片,一本高度浓缩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恢宏巨制。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背景下,作为民族自治地区,要想让大青山这座偏处北疆的“普通山岳”熠熠生辉,让“文化大青山”走向全国,必须深入挖掘大青山的人文资源,讲好“大青山故事”。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为核心,以弘扬民族文化为特色,以文化旅游产业为载体,利用“十四五”规划的战略机遇期,全面释放大青山的文化魅力,打造文旅精品,集聚人气,提升大青山在全国的知名度,推动大青山生态与文旅协同发展。(刘安庆)
责任编辑:徐红梅 李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