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长城研究学者讲述长城的那些事儿

  • 2022-04-21 14:50
  • 来源: 呼和浩特日报

清水河县境内的明长城

  提起长城,人们就会想到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的万里长城。然而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也有绵延逶迤的历代古长城,它是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历史悠久、朝代最多、长度最长、种类最全、分布地区最广”位居全国“五冠”。

   为生动呈现长城作为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和价值理念,全面彰显长城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多民族融合,也为推动实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4月20日,内蒙古图书馆举办了“弘扬长城文化 讲述长城故事”主题活动,特邀内蒙古文物学会特聘专家、呼和浩特市科学技术协会智库专家、中国长城学会会员、呼和浩特市长城科普学会会长高晓梅进行讲座。现场,她利用生动语言和近百幅摄影作品结合的方式,把长城历史、建筑、军事、文化等内容娓娓道来,让全社会认识长城、了解长城、重视长城、保护长城。

  精彩讲座 详述内蒙古境内长城之美

  讲座正式开始前,高晓梅和听众进行了互动,介绍了她出版的有关长城的书籍,以及媒体对于内蒙古长城的相关报道,让听众对此次讲座的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在讲座开始后,高晓梅介绍说,内蒙古长城属于中国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历史上最主要、最具代表性的长城区域,今天拥有全国最多、最集中、种类最全、内容最丰富的长城古迹。从先秦一直到明末,包括战国时赵、秦、燕和此后的秦、汉、北魏、金、明等历代长城在内蒙古境内都有遗迹可寻。据内蒙古自治区长城资源调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明长城总长706千米。长城沿线有敌台、马面、采石场等。

  在讲座中,高晓梅着重介绍了内蒙古境内的长城,从地理位置来讲,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阿拉善盟12个盟市70余个旗县,呈纵横走向,全长约7570公里,占全国长城总长度的三分之一。那么顺着时间脉络,内蒙古境内的最早的长城是哪个时期的呢?高晓梅为听众揭晓了答案:“战国晚期,七雄之中,赵、燕、秦三国已开始在今天的内蒙古境内修筑长城。战国赵长城总长度约为600余公里,其中在内蒙古境内长达500公里,沿线分布烽火台112座,障城37座。赵长城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长城之一,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在我区境内,战国赵长城自东向西分布于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和巴彦淖尔市,除东部的一小段位于燕山山脉西端南麓外,绝大部分位于阴山山脉南麓地带,总体呈东——西走向。”

  随后,高晓梅又介绍了秦汉长城始建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西汉武帝元朔二年,再次对其重新修缮和沿用,目前残留的长城墙体多为秦以后尤其是在西汉时期增筑、维修基础之上的遗存;金长城是由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女真族当政之时修筑的自秦汉以来又一道万里长城,内蒙古境内金界壕墙体总长4228公里,绝大部分为外侧挖土、内部夯筑而成,沿线分布有边堡、关址和马面等单体建筑、相关遗迹共7520座;明长城是内蒙古历代长城的集大成者,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区,由东向西跨越乌兰察布、呼和浩特、鄂尔多斯、乌海、阿拉善5个盟市,多处为内蒙古与周边省区的接壤地区……

  伴随着她的讲述,和内容相关的遗迹以及纪念碑的照片也在大屏幕上播放,听众们纷纷拿起纸笔认真地记录着,或者是用手机拍下各自感兴趣的内容。

  长城文化 吸引各界目光影响深远

  今年是长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35周年,为贯彻落实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关于推进“两个打造”工程的工作要求,内蒙古图书馆举办这次讲座将内蒙古长城巨大的文物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告诉大家,让全社会认识长城、了解长城、重视长城、保护长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9年12月印发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要求到2023年底基本完成建设任务。长城在内蒙古都有遗迹可寻,列入国家层面的新城区坡根底秦汉长城、清水河县明长城、包头市固阳县秦长城3个项目要加大建设,成为长城国家公园首批项目。2020年11月24日,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中,清水河县长城小元峁段、板申段和老牛湾段入选。

  从事长城研究多年,看到长城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高晓梅也很有感触,她告诉记者:“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就是要整合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文物和文化资源,实施公园化管理运营,实现保护传承利用、文化教育、公共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学研究功能,形成具有特定开放空间的公共文化载体,集中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将长城沿线的故事讲出来,开发旅游,吸引游客。”(文/图 记者 杨永刚 王璐)

分享:

责任编辑:徐红梅 李国栋

01007023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580771